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
我出生在1950年,经历了从班老回归祖国到阿佤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巨大变化。2019年,我们村整体脱贫摘帽,生活越来越现代化,我也学会了用微信和家人朋友联系,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些事情,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当过20年村支书的我,深知这些改变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我常和村里人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做好边境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村里家家户户都安排人手志愿值守巡逻。虽然辛苦,但从没人说一句怨言,因为我们深知:爱国守边、守护神圣国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帕浪村老支书三木嘎:
我1984年到2004年担任帕浪村村支书,这20年里,发动群众修路、种茶叶,带动大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上了亮堂堂的电、干干净净的自来水,这些幸福,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村住着汉、佤、傣等多个民族。千百年来,村民们把“佤族汉族是一家人,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记在心头,“傣族让坝、佤族让山”,创造了和谐相处、团结奋斗的好传统。跟着共产党,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加油干,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这几年,佤山的面貌更美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浑身干劲用不完!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公坎村老支书三贵: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我们把村民召集起来,用佤族语言宣读了回信。大家真是太开心了,村子里跟过节一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我在公坎村生活已经七十多年了,见证和参与了公坎村的发展建设,尤其是这十几年来,看着村寨变了新模样,感到很欣慰。
村子富起来,离不开好产业。这些年,村民们集中力量,种植茶叶、辣椒、澳洲坚果等特色农产品,村里还建设了茂谷柑基地和砂糖橘基地。村里传统的橡胶产业、养蜂产业也发展得更好了。未来的日子里,公坎村会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好,乡亲们继续保持勤劳致富的精气神。我们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新寨村老支书三木水:
我从1971年到1984年担任新寨村村支书。班老乡与缅甸紧挨着,到1960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之前,班老没有一条公路、一座医院、一所学校。我们缺衣少食,生了病也没法看医生,娃娃要读书更不可能。回归之后,班老乡的变化太大了!感谢党的关怀,我们有了卫生所,修通了公路,娃娃有书读了。现在,日子更是越过越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我们走出大山也越来越方便。我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发挥作用。我一定继续团结好村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使足了劲儿搞生产、抓发展,创造更舒心的好日子!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老支书三翁:
我今年74岁了,年轻时在部队入了党,后来转业,先后在班洪乡、班老乡工作,1996年调到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任党支部书记。2003年退休回家后,我带领村里群众种沙松树,绿化边境沿线,还带动大家种植茶叶和澳洲坚果,整个寨子现在有五六十亩澳洲坚果,家家户户还种苞谷、养牲畜。这几年,寨子变化特别大,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关怀我们边疆民族地区,关心佤族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我们要加快佤山发展的步子,在新时代唱响幸福歌,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勇、张胜、王美莹、陈之殷、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高源、梅桂、鲁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