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讲述】
我们这些老支书为什么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主要是感恩!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给佤山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村村硬化了道路,家家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越来越幸福,我赶上了好时代、好日子!
心里有好多话,真想对党说。所以,我们班洪、班老两乡10个老支书就商量着,给总书记写封信,汇报佤山的巨大变化,表达佤山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
说干就干!老支书们年纪最小的65岁,最大的82岁,写字比较困难,我们就口述,请县政协干部替我们写。有了初稿,我们10个人又多次讨论修改,最后改定了,就在信上签了名,按上手印,怀着激动的心情寄了出去。
班洪一直有爱党爱国的好传统。早年间,我们的祖先胡玉山就在班洪率领乡亲们抵抗英国侵略,现在村里还立着一座“班洪抗英遗址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班洪还出了“班洪四大嫂”,她们开饭店服务群众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些红色资源是今天班洪发展旅游的好家底,加上南滚河国家公园也在班洪,现在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游客多了没地方住。2016年,我和老伴儿就开起了乡里第一个小宾馆,叫洪福宾馆,有11个标间,2019年毛收入10多万元。
自己富了不叫富,群众都富才叫富。我从1983年到2016年一直担任班洪村村支书,一开始就发动全村群众大面积种植橡胶,从800多亩发展到5000多亩,茶叶也从40多亩发展到870多亩,群众得到了实惠,每年人均纯收入有6000多元。
我现在退下来了,心里没有遗憾。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很大鼓励,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怎么更好支持村委会班子工作,怎样当好村党支部的参谋助手,为班洪的发展出好点子、想好办法。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哩!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勇、张胜、王美莹、陈之殷、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高源、梅桂、鲁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