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解决分解住院问题,还须标本兼治

    作者:张川川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15版)

        【新闻随笔】 

        近日有报道称,陆续有患者反映在生病住院后,病还没好就被医院要求转院,或者被要求办理出院再入院手续,即存在分解住院现象。对于患者来说,分解住院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治疗康复。对于医保部门而言,医院通过分解住院增加收入,实际上是在骗取医保基金。正因为如此,分解住院是医保政策明令禁止的做法。

        医院对患者实施分解住院,直接为了应对主责部门对相关指标的考核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院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次均费用、病床周转率等均是重要考核指标,医院通过分解住院能够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次均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医保部门为了避免医院对患者过度诊疗,防止医保基金浪费,在医保支付方面往往也将平均住院天数作为考核因素。对于某些特殊病种,医保部门还会采用单病种费用包干的支付模式,超出医保支付标准的部分,医院自负盈亏,这也会刺激医院通过分解住院的方式降低次均住院费用。

        既然分解住院是医院对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的应对之策,那要从根本上解决分解住院问题,就必须搞清楚相关考核要求提出的初衷,即分解住院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与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使用不同,医疗服务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是否恰当;另一方面,对于医保患者,作为医疗费用支付方之一的医保部门,也无法准确判断医院为患者提供的诊疗是否恰当。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过度医疗,即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超过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医院或医生的创收冲动成了过度医疗实际发生的部分原因。

        近年来陆续实施的医药分开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不断压缩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但是医院支出并没有下降,同时还要面临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压力。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公立医院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补贴不到位,医院的创收压力加大,使得医院和医生有很强的动机通过过度医疗创收。过度医疗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可能损害患者健康。主责部门将住院天数、次均费用等指标纳入考核,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过度医疗。

        解决分解住院问题,首先要优化医院考核和医保支付方式,根据病种特点提高监管的精细化程度,同时加强对分解住院的查处力度。不过,这些属于治标措施。任何考核方式都会激励医院和医生通过各种手段迎合考核和提高医保收入,其中难免有违规行为发生,分解住院、挂床住院、推诿重症医保患者莫不如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须标本兼治,努力减少医疗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缓解医院和医生的创收压力。

        一是加强医疗服务信息披露和培育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使患者尽可能多获取医院和医生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要防止医疗资源向少数医院集中,塑造竞争充分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使患者能够根据掌握的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在诸多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选择,通过竞争机制对医院和医生行为形成约束。

        二是在患者、医院和主责部门三方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医院、医生有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向主责部门反映;医院或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施治而与监管考核要求发生冲突的,可以向主责部门做出解释或申诉。主责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考核,在坚守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当根据医院的反馈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教条主义。

        三是加强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倾斜。政府投入不足,且过度集中到少数大型公立医院,导致基层医院不得不靠自行创收维持运转。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发展重硬件投入,财政投入主要被用于基建和设备购置,对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只能通过创收解决医生薪酬待遇问题。对于医院和医生的创收冲动,宜疏不宜堵。

        (作者:张川川,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