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校园文化的传播效率得到提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为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良好的媒体引导能力,在开展校园文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制定健全的校园文化传播机制,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不同传播手段的优势,使学院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作用,合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微信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整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将媒介和传统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借助融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播职业道德品质、工匠精神等正向、积极的思想意识,实现社会服务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同专业基础的有效融合,增强校园文化传播实效性,打造同学院文化特色、未来发展相统一的价值体系,发挥优秀文化传播的积极引导作用。
学院始终秉承实践活动是增强大学生思想修养、综合能力重要路径的理念,将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利用融媒体平台落实各项实践教育工作,使校园文化传播贴近性大大加强。学院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性活动,包括社会志愿服务、企业实践活动、校园实训活动等,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锻炼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院充分挖掘和展示优秀学生典型,积极宣传工匠精神、服务理念、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思想道德品质推广、校园文化宣传、先进文化传播进行全方位整合,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互动性、实效性等方面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和专业能力。
融媒体环境下,学院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现状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场馆,如文化基地、文化馆和校史馆等,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领悟文化场馆的内涵,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学院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在开展文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类型传播体的优势,通过生动化和立体化的途径来呈现有形文化载体。学院还依托实体文化场馆构建网络文化场馆、网络校园历史馆,借助新媒体技术充分展现历史遗址、历史文物等,有效扩大校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摆脱传统校园文化场馆空间的约束性,显著提高校园文化传播生动性,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可以体现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延续、稳定的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校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学院通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来实现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基于融媒体环境构建校园人文景观,在设置校园标识牌、墙壁、草木景观时,引入凸显行业特点的文化符号,在融媒体平台中传播文化元素,将教学环境和人文内涵、功能性和审美价值融合起来,彰显校园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校园环境文化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觉,使学院的整体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真正实现了学院教学环境、人文意蕴的有效融合,使校园环境兼具功能性、审美性的特征。学院还非常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场所、教学场地及教学楼建筑等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发挥不同载体的传播功能,利用融媒体平台增强校园文化传播的连续性,通过微信、校园网站及微博等平台将校园的特色环境展示、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了解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好校园文化课堂构建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线上和线下全方位地感受到校园文化,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学习、生活。
融媒体在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同时,也有效地将人文精神、文化理念传播的媒介载体融合起来。学院为提高校园文化传播工作的效率,深入研究融媒体平台整合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增强融媒体作品编创水平,发挥多种新媒体技术方式的优势,利用宣传栏、广播和校园网站提升传播效率,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传播工作,使其更具生动力和影响力。学院围绕媒介传播,占据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的主导地位,大力推广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作品,从而使校园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学院树立了立体化、融合式的发展理念,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设置多种主题的校园文化传播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模式,通过线上联合线下的方式多维度向学生呈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真实的文化传播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在融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校园文化传播模式和路径进行积极研究,将校园文化同行业文化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活动、构建校园文化馆、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效地融入职业教育新理念,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新一代人才,使校园文化的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作者:余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