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荧屏应呈现更多阳光与温暖

    作者:汤嫣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15版)

        【影视锐评】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焦虑、彷徨、不安成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几种明显感受。作为透视时代的一面“镜子”,对现实焦虑的戏剧化呈现,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创作内容。很多观众在观看这样的剧集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而,随着此类作品热度攀升,观众的疑惑与争议随之而来:这些影视作品究竟是在“反映现实”,疏解焦虑情绪,还是在“放大焦虑”,激化现实矛盾?

        放眼近年来的一些现实题材剧集创作,“年龄焦虑”“职业焦虑”“教育焦虑”“住房焦虑”等各种现实生活压力得到了充分而具体的呈现。例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剧集以年龄入题、聚焦年轻女性群体所面临的择业求职、催婚催生、家庭关系等多重考验。《小欢喜》《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等剧集则关注教育问题。为了在人生“长跑”中始终领先,孩子和家长从幼儿园到大学,在各种考试、学区、辅导班等教育概念中保持时刻紧绷的状态。这些影视作品选材真实,能够触碰社会舆论的热点和受众情绪的痛点,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广泛热议与高关注度。

        然而,这种对现实的戏剧化演绎倘若把控不好“度”,极易从“反映焦虑”演变为“制造焦虑”乃至“贩卖焦虑”。一些创作者以角色设定的极端化、矛盾争吵的高频融入,取代故事原本应该有的艺术性与戏剧性,来制造话题,吸引流量。简单粗暴地设定极端的冲突,比如重男轻女、婚内出轨等。这种方法过分放大了社会问题和生活压力,让原本应该体现真实社会状况的现实题材影像变得失真。观众带着现实压力走入影视作品,本是为了舒缓排解心情的。如果影视剧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煽动”情绪,制造焦虑,不仅使人们的压力无处宣泄,反而可能加剧负面情绪,甚至形成消极的社会思潮。影视剧里频繁出现催婚、家庭矛盾、教育竞争、高房价、职场瓶颈等情节,也容易降低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于婚姻、家庭、职场等现实生活的新鲜感、期待感和承受力。不仅如此,让“焦虑”本身成为叙述对象,容易带来关注度。一些创作者发现这个方法之后,不再潜心思考如何将社会话题的探讨巧妙融入艺术表达之中,而是一门心思扑在如何将焦虑当成噱头和卖点,走话题营销的变现捷径。为了制造话题,不惜牺牲艺术质量。在近几年涌现的“话题剧”中,极品人设、奇葩对白频现,导致口碑高开低走,消耗了观众的信任和热情。部分作品开播之初凭借人们对教育、住房等社会话题的高关注度,顺利打开收视局面。然而,创作者将这些社会现实问题挖掘出来之后,不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对其中的负面信息加以正面引导,而是在肆意铺陈矛盾冲突之后,将叙事中心转入家庭矛盾和情感问题的老套路,再用突兀的转折设置不切实际的大团圆结局。这种贩卖焦虑之后不做售后,只用生硬的情节设定刻意粉饰太平的方式,与观众预期渐行渐远。因而,当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选材来源时,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走到了如何深耕与提升的路口。

        影像之于现实焦虑,不应是一面“放大镜”。影视创作者应重新理解“现实主义”的内涵,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为作品注入现实温暖、传递情感温度,让观众通过镜头看到阴影背后的光明、焦虑之后的出路。在《装台》等影视作品里,主人公的生活也遭遇了各种困难不幸。但创作者在铺陈矛盾冲突之外,始终不忘传递正能量,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观众。因而,让观众对作品中人物的焦虑产生共情只是第一步,让观众透过影像看到希望、感受温度、有所领悟才是最终目的。也有一些话题剧虽然以渲染现实焦虑为营销手段,却也获得了观众口碑和专家认可。比如前几年的电视剧《小离别》对当时的“留学低龄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铺陈,引发了各界对教育问题的热议。但作品没有停留在揭示问题层面,而是对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留学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各种影响,留学热潮下中国教育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让观众看后获得了有益启示。很多家长在这种社会讨论之下走出迷茫,改变或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分析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创作者贩卖焦虑的同时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帮助观众找到了排解焦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的焦虑与压力一直存在,我们无法回避。影视作品可以从这个视角出发去铺陈故事,但不应该在被戏剧化放大的焦虑和压力上落脚。现实题材剧集应该秉持积极现实主义、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在折射焦虑之上,进行现实观照,与观众一道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让美好的阳光照进每一位观众的心田。

        (作者:汤嫣,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