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近日,中国跳水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碾压式夺冠,一跳成名,随即受到广泛关注。据报道,全红婵的广东湛江老家受到网友围观,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因为人流量过大,当地政府多次提醒大家理性“打卡”,全红婵哥哥也直言家里老人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恳请直播的“网红”声音尽量小点。
出于对奥运冠军的祝贺与敬意,对奥运精神的推崇,对其家人的关心关怀,或者出于教育取经的目的,到附近瞻仰一番无可非议,但是所谓“网红”为了蹭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未免让人耻笑和愤慨。各路“网红”“打卡”蹭热度的场景似曾相识,“大衣哥”“拉面哥”都曾因此引发关注和讨论。本次全红婵家门口丑态毕露的“网红”群像,再度引发热议,“网红打卡地”何时延伸到了“家”和“人”?“打卡”何时演变为“饭圈”流行的围堵和道德绑架?“网红打卡地”这一美称怎么越来越变味儿了?我们有必要予以重视。
1.“网红打卡地”指的是广受欢迎的景区等吸引人专程消费、拍照的事物或地方
“网红打卡地”的说法要从“网红”这一概念说起。很长一段时间,“网红”主要是“网络红人”的简称,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因为某个事件或行为受到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往往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受到追捧,成为网络红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概念外延到方方面面,“网红段子”“网红饭店”“网红景点”“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地”包含着看客、游客前往“网红地”到此一游的驱动力,同时还有各路“网红”到此“打卡”的意蕴。“网红打卡地”这一说法诞生之初主要是以美称流行的,指的是广受欢迎的景区但又不限于景区等吸引人专程消费、拍照的事物或地方,常见于各大景区、地标性建筑、特色餐厅、美食店、书店等修饰语中。
近年来,随着“网红打卡地”概念的普及,又出现了“新晋网红打卡地”(如,因丁真走红而爆火的四川甘孜)的说法和“打造网红打卡地”的做法。各地在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把“打造网红打卡地”定为重要目标。比如,2020年北京通过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融合地道京味文化、体现时尚艺术与市井生活和谐共处、顺应新一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品质化文旅消费新场景;而广东东莞观音山则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水治理、设立珍禽异兽保护区等把荒山变名山,并相继推出飞天威亚等一系列网红项目,在2021年“五一”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地”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美称,寄寓了广大网友和游客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也体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通过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思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的努力。“打卡”对于网友、游客来说是一次满足精神需求的审美之旅,对于“打卡地”则是宣介发展的契机。
2.“网红打卡地”外延波及私宅和人身,“打卡”从满足审美需求到趋利蹭流量
如今,我们再谈起“网红打卡地”,很难再纯粹地将它理解为美称,就像说起“网红”,甚至多了一层贬义的味道。
如果说“网红”诞生之初还是一个中性词,仅用来描述一种网络上很红的客观现象,那么经过一些低俗博主、网络达人、资本和营销号的“努力”,“网红”一词褒的一面几乎被消耗殆尽。而“网红打卡地”一词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与其说是美称面临毁灭危机,不如说“网红”“打卡”的不良现象正在无序蔓延。
2021年3月,一则题为“男子拜师不成狂砸大衣哥大门”的新闻引发关注。据报道,一男子因想拜“大衣哥”朱之文为师,隔三岔五到门前围堵,甚至敲锣打鼓在门前喊话,被拒之后,恼羞成怒,提着重锤砸门,还声称讨要120万元“青春费”,最终被公安机关拘留。这则新闻让人看到了一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劣,肆意侵犯私宅法治意识淡薄的无知,这样的丑陋现象不仅败坏了村民的淳朴形象,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然而这样的事并非个例,就在2020年4月,两男子酒后踹“大衣哥”大门的新闻曾登上热搜,“一碗拉面3块钱,15年不涨价”的“拉面哥”身上也曾上演过此类悲剧。我们必须正视,“网红打卡地”的外延已经波及了私宅和人身,在所谓“网红”的带动下,远近村民、各地游客在猎奇、跟风、围观、追星等心理作用下加入围堵大军。
近日,眼看全红婵家门口人流涌动,各路“网红”及“打卡”群众近乎失控,不少媒体和网友也在呼吁“别让全红婵成为下一个大衣哥”。在“流量为王”“流量可变现”等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打卡”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睹为快、拍照分享美好等范畴,这种行为正在变得极端功利化。在一些所谓“网红”和利欲熏心的拍客眼中,流量和热度就是金钱,蹭流量成为最大需求,这也是他们为“打卡”无所不用其极的最大动力。
3.政府引导和平台规范相结合,为“网红打卡地”恢复“名誉”
近日,车辆川流不息的成都天河西二街隧道竟然也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不少“网红”架起手机直播、市民拍照“打卡”,不仅妨碍了交通,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对于市民的自发“打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疏导。据悉,当地交警部门已联合多部门开展治理工作,其安全教育和劝离的做法值得借鉴。
而对于“网红”蹭流量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甚至道德绑架、侵犯私宅、堵人等行为,则需要严厉的惩戒制度。“大衣哥”门前踹门、砸门的人被拘留得到了应有惩罚,而一些利欲熏心之徒依然在四处“打卡”。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以及“网红打卡地”的美好内涵亟需更加严格的规范措施。
8月8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针对部分用户借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抖音平台“下架违规视频3287条,处罚违规直播间106个,处罚违规账号92个,其中永久封禁违规账号32个”;快手“共处置违规视频5000条,违规直播121场,违规账号106个,违规用户名80个”。整治之余,短视频平台还呼吁广大网友“要理性为奥运健儿加油,尽量在线上支持,避免线下聚集围观给奥运健儿家庭带来困扰”。
相关平台严厉打击蹭热点、恶意营销等行为的治理举措值得肯定,对于非理性“打卡”、通过围堵、直播奥运冠军家人的日常生活,消遣他人获取流量等行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但这样的震慑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防患于未然,及时制止狂热“打卡”私闯民宅等行为,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当及时开展普法教育及正确引导,形成理性“打卡”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相关平台应尽到事前提醒义务,把相关规范前置。大家少一些过线的狂热,多一些理性的“打卡”,才能为“网红打卡地”恢复“名誉”,形成良性发展。
(作者:赵旭,系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