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巴西青年拉斐尔:
通过“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我们不仅参访了中国很多地方,还有机会与专家对话,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四川汶川,我感受到了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携手渡过难关的精神。在江西,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发展成世界最大执政党的答案,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社美籍记者聂子瑞:
在中国,我去过很多地方,聆听了很多故事。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让我感受到“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是很重要的。习近平主席的回信给予我们这些国际青年莫大的荣誉,我们将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荷兰青年潘妧纱:
我们进入了世界加速变革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时代,需要明智地思考如何相互沟通,克服分歧找到共同点,这就需要对话。我们这些国际青年应加强对话、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哥伦比亚、加拿大双国籍青年罗志成:
我们要努力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形象大使,通过活动建立沟通桥梁、打造对话平台,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告诉国际青年,只要怀着尊重与友善来到中国,会有很多施展才干的机会等着他们。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塞尔维亚籍教师娜达莎·拉多萨夫列维奇·加贝洛娃: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走到了当今世界的前列。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青年。其他国家的青年亟须了解中国,协力建设新的现代世界。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而这个梦想正在实现!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陈之殷、王美莹、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高源、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