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服务小窗口 文明大舞台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朱焕荣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5日 04版)

        【文明在这里】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学习伙伴”,守护在群众身边的志愿者,文明新风荡漾的村庄……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区的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遍地开花,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学习伙伴”

        7月8日上午,湘东区腊市镇竺园村石先庵组刘光保家的小院里,一大早就聚满了村民。大家心情都很激动,期待着“学习伙伴”陈步上来分享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陈步上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了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回村第二天,他就开始在村里宣讲,目前已开展微宣讲30多场。

        “总书记的讲话,字字铿锵有力,催人奋进。”陈步上感慨,“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哪怕只能做些小事,一样会发出光和热。”

        竺园村党总支副书记彭军对村民表示:“眼下竺园村最大的事就是抓好乡村振兴,大家要一条心,回家后都思考一番,下回再聚咱们可得好好规划一下。”

        在湘东区,像陈步上这样的“学习伙伴”有100多位,分布在各村组,其中有律师、党史爱好者、老支书、党校教师。他们组建起一支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实做细

        “父本叶尖发黄、枯萎,不知道是什么情况?”6月26日,排上镇南村的制种大户周勇明通过手机“点单”,预约镇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科技志愿者戴中华上门服务。

        很快,戴中华便出现在周勇明的制种田间,查看后得出结论:前期尿素打多了,缺水。随后开出“药方”:追加叶面肥,适当添加调节剂。过了15天,戴中华又主动帮周勇明看水稻长势,发现草害比较多,便用自己的植保无人机帮忙除草。

        湘东区是全国知名的“杂交水稻制种之乡”,家家户户都从事制种。镇里组织制种大户、农技人员等成立科技服务志愿服务队,农民在线“点单”,志愿者“接单”进行技术指导。

        除了“点单”,还有“派单”,即由各文明实践平台结合实际制定年初计划的志愿服务。这种“点单派单”模式已在湘东区各个文明实践平台全面推广。今年以来,全区制定和优化志愿服务项目751个,提供服务8000余次。

        在陂田村,志愿者杨业明正在忙着做方案。按照“派单”计划,8月份排上镇将举办一期水稻制种技术培训班。“一边与制种户沟通,收集问题,一边还要联系省里的农业专家。”杨业明介绍,培训共5天,安排40个课时。

        把小事做实做细,目前,湘东区文明实践志愿者发展到8万余人,占人口比例26%以上,组建服务队184支,带领群众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助老护小等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润物无声

        在湘东镇江口村,差不多每天下午4点多,陈云发就会从工地下班回家。放下工具,陈云发习惯性坐在客厅小板凳上,开始作画。陈家客厅的墙上陈列着20多幅油画,最近又新添了多盏射灯,看上去就是一间画廊。“都是老师们帮忙布置的。”陈云发说。

        “老师们”是湘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志愿者。2020年6月,该区在江口村建立零799艺术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服务点,引进20多位绘画、摄影、雕塑等方面的志愿者入驻,成为江口村的“新农民”。

        志愿者来到江口后,成了村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田埂上、小河边、树林里,总能看到他们创作或采风的身影,常常引来村民围观。

        陈云发是个泥瓦匠,也爱往围观人群里钻,尤爱看志愿者作画。一个月后,陈云发找到志愿者张佰桥帮忙弄油画颜料。得知老陈想学油画的心思后,张佰桥送了他一整套工具,并指导他学习。短短几个月之后,陈云发就创作出30多幅作品。

        陈云发的创作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思考,大家决定在村里开展一次以“美”为主题的调研。志愿者们在村子里转,跟村民闲聊,有人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跟拍。为期45天的调研结束后,形成的摄影作品“点燃泥土”、纪录片“你笑起来真好看”在村里展出。

        “没想到自己也‘艺术’了一把。”陈云发的妻子杨爱莲一眼看到墙上大幅的“自己”——她和另外两个村妇,穿着醒目的紫色裙装制服,站在池塘边杂草中,卖力吹着唢呐。她有些害羞,但又很快乐地承认:“挺有意思的,怎么感觉那么美好呢?”

        这场“艺术行为”有80余名村民参与。和杨爱莲一样,村民们看到照片和纪录片中“很艺术”的自己和家园,又是惊讶,又是兴奋——原来美就在生活中。

        志愿者又把绘画、莲花落搬进村里小学课堂,建立公益讲堂,50多人的小学就有20多个学生前来学习。7月6日,在江西省红色绘画作品现场创作大赛中,村里12岁的陈佳慧荣获特等奖,引起了小乡村的轰动。

        闲暇时看画展、学陶艺、吹拉弹唱、写字作画……在江口村,村民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放眼湘东,群众无不深刻感受到文明新风吹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萍乡市湘东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力地提升了乡风文明。”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省文明办主任龚建文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朱焕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