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5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经典(之十六)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

    光影旋律,奏响凝聚人心的时代强音

    作者:尹鸿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0日 15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近年来,围绕重大事件及历史节点推出了一批优秀影视剧作品。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宁夏西海固从荒漠戈壁到塞上江南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资料图片

        观看优秀影视剧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上海市社区居民观看惠民影片。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影视剧创作也进入了从高原攀登高峰、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影视创作的发展,对影视创作的题材、主题、风格、走向,从政策引导、前期规划到发行放映和播出,都制定了一系列完整措施,强化了党对影视创作的指导力、执行力,推出一批紧密配合中心工作、配合重大主题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在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影视创作的艺术创新、工业化能力、观众意识也得到更大提升,影视创作水平和制作能力不断进步,出现了众多受到观众和市场认可的头部作品和风格多样的影视作品。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增加,出现了一批具有思想影响力、艺术感染力、市场传播力的代表性作品,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正在改变,影视创作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1.重大主题创作将“事实如此”的现实主义与“应该如此”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以青春化、类型化、组合化探索拓展大众传播力

        近十年来,围绕重大事件及历史节点的重大主题创作在继承传统、创新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绩。“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成为主题创作的核心诉求,一批又一批重要作品不仅为重大政治节点营造喜庆氛围,更重要的是用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宣传普及了政治主题和执政理念。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胜利等时间节点,影视行业在党和国家各级部门指导、推动下,形成了主题创作的高潮。影视创作与中心工作密切联系,与观众、节庆、时代息息相关。其中的优秀作品起到了聚人心、鼓人气的精神作用,部分作品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和持久的热烈讨论。

        在电影领域,陆续出现了《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1921》《革命者》《建军大业》《血战湘江》《百团大战》《老阿姨》《守岛人》《金刚川》等代表性作品,电视剧则出现了《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海棠依旧》《共产党人刘少奇》《彭德怀元帅》《绝命后卫师》《太行山上》《可爱的中国》《觉醒年代》《百炼成钢》《理想照耀中国》《我们的新时代》《大江大河》《跨过鸭绿江》《山海情》《最美的青春》《在一起》《大决战》等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努力探索政治、艺术、商业之间的平衡点,在各个重大事件及历史节点上重点推出,形成了重点影片集中播映的一次又一次高潮。

        这些作品受到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往往能够集中优质的编导演、制作团队、发行和播映平台的资源,进行创作、生产和传播。创作者也努力与主流影视剧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寻求最大限度的观众共鸣,强化其大众传播能力。有的采取“青春化”表达,有的采用“类型化”制作,有的尝试“组合化”模式,还有的探索“时代报告剧”形态。这些创新努力扩展了主题性创作的观众影响力,而其中一些代表性作品自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追求细节的真实和饱满,强化视听艺术的呈现能力,将“事实如此”的现实主义与“应该如此”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方面,《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影视作品,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时期影视创作的标杆之作。

    2.新主流创作推动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结合,就像一块巨石投进湖中,在社会上激起思想和情感的巨浪

        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评论界称为“新主流”的影视剧创作现象备受关注。新主流,既不同于着眼于主流价值表达而忽视主流市场接受的传统“主旋律”题材,也不同于仅仅着眼于主流市场占有而忽视主流价值传达的商业娱乐作品,其“新”就新在试图找到主旋律故事与主流观众的共情点,以完成主流价值的传播。影视创作者更自觉地将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相结合,既自觉地、鲜明地、积极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又尊重传播规律、尊重商业规律、尊重观众体验,并最终最大限度地占有大众市场,从而成为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相统一的头部影视作品。

        从主旋律电影的伦理化、商业电影的类型化到新主流电影的出现,中国主流电影创作实现了重大跨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1921》《革命者》等作品,主动改变创作语态,借助市场元素,注入现实参照,艺术创新有了突破,形成了历史瞬间、共同记忆与“我”的个人经历碰撞在一起的创作方法论,以及用流行元素结合主题表达的商业模式,从而扩展了主流创作的传播规模,强化了主流的传播效果,使主旋律创作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认可。以《战狼》《战狼2》《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流浪地球》《金刚川》《中国合伙人》《夺冠》《我不是药神》《烈火英雄》《攀登者》等为代表的带有鲜明类型特征的影片,则借助于电影工业的基础,类型叙事的规律,在灾难和危机事件推动下,塑造了舍生取义、舍生忘死的新英雄形象,突出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鲜明主题,从而使类型创作有了强烈的价值感染力。这些作品,体现了主流价值、主流电影类型、主流电影市场的融合,不仅占据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列,还成为年度文化现象,在各种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些头部电影就像一块巨石投进湖中,在社会上激起思想和情感的巨浪,起到了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

        电视剧创作的新主流现象也同样引人注目。许多主旋律作品更加自觉地尊重大众传播规律,寻求与大众共鸣共情的表达方式。《大江大河》不仅是反映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剧,同时也是中国人在百废待兴中发愤图强的历史史诗,它不是简单歌颂改革开放的成绩,而是尊重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几组生动的人物形象唤起观众对四十年个人和中国命运的共鸣,并用丰满的细节和完整的情节给观众带来审美艺术享受;《觉醒年代》避免了对历史人物的概念化、脸谱化呈现,让历史人物真正回到历史场景中,形成了鲜明生动的个人性格,让观众看到了被激活的历史和人物,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山海情》则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让脱贫攻坚的故事真正植根在西北农村的土壤中,用厚重的现实性表现出农村变革的伟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外交风云》《跨过鸭绿江》《最美的青春》《特赦1959》《伟大的转折》《澳门人家》《奔腾年代》等诸多作品,也都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最大限度地避免主题先行带来的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局限基础上,努力在叙事方式、意义表达、资源配置等方面寻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不仅唱响主旋律,而且让尽可能广泛的观众接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作品。与此同时,许多面向市场的大众电视剧,也更加自觉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奉献、敬业成为《平凡的世界》《情满四合院》《欢乐颂》等许多家庭伦理剧、都市剧、现实剧、行业剧的共同主题表达,仁义、坚韧、家国情怀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传承;《伪装者》《悬崖》《叛逆者》等则在敌我冲突的大背景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使谍战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念剧。大众类型电视剧面向主流市场,表达主流价值,改变了过去一些商业类型剧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提升了电视剧价值观传达的自觉性。

        新时代,影视剧被置于国家文化的战略高地,其政治性、宣传性在新的产业化、市场化基础上全面升级,形成了“新主流影视剧”现象,体现了这时期中国影视剧在国家导向、全球影响、市场推动、观众更迭、艺术创新、行业发展、技术赋能、社会演进等复杂力量的引导下,所出现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样态的发展和变化,阐释了影视发展与时代、观众、政治、市场的互动关系。随着文化影响力受到高度重视,影视剧将越来越成为国家形象、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3.不同类型风格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下这个繁荣的时代,也是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得以体现的时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活跃,选择也越来越多样。近十年来,影视剧的题材、形态、类型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满足了观众分众、分需、分龄、分层、分圈的文化需要。历史剧、古装剧、年代剧、行业剧都出现了代表性作品,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青春片、警匪片、歌舞片、动画片、文艺片、纪录片、作者电影等也都各放异彩。特别是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科幻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片、以《琅琊榜》为代表的网络IP剧等都用创新突破为中国影视的多样化带来了新气象。虽然创作中也不同程度出现过拼盘美学、娱乐至上、过度奇观、IP崇拜、流量迷信等问题,但越来越多的主流作品都试图在类型规律中,表达创作者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思考,整体扩大了中国影视的市场规模,推动了中国影视创作艺术和技术的提升。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在多样化、风格化方面进一步拓展。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和饶晓志的《无名之辈》等现实主义电影,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和王小帅的《地久天长》等纪实风格电影,路阳的《刺杀小说家》等幻想类电影,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等亲情电影,毕赣的《路边野餐》等艺术电影,以及《二十二》《喜马拉雅天梯》等纪录电影,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广泛影响,得到了不同范围的市场认可。虽然国产电影反映现实和人性的深度、力量、强度还参差不齐,但是电影创作的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依然是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时期。这些电影在引发不同观众不同评价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表达、文化观念、观众诉求的多样性,体现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包容性。

        而在电视剧以及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剧领域,同样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繁荣。《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都挺好》《破冰行动》《小欢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安家》《大明风华》《大宋少年志》《老酒馆》《猎狐》《陪你到世界之巅》《岁岁年年柿柿红》《我们的四十年》《我是余欢水》《在远方》《正阳门下小女人》《木府风云》《火蓝刀锋》《咱们结婚吧》《辣妈正传》等作品,风格、形态、样式各有各的不同,许多改编自网络IP,但都探索了内容和形式的新的可能性,扩展了剧集创作的文化空间。

        以新主流影视剧为主体,在头部影视剧带动下,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视剧共同发展,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观众的不同需求、观众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虽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观众道德观、审美观的差异,对不同的影视剧作品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态度,但正是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构成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剧繁花似锦的局面。

    4.新一代影视人正在努力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完成承上启下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青年影视创作者青出于蓝、快速成长。前辈影视艺术家继续承担着“传帮带”的使命。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李雪健、陈道明、郑晓龙等许多著名影视艺术家继续在一线创作,正当壮年的成熟创作者继续担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而80后、90后的新生代影视创作者更是在大发展背景下,逐渐成为创作生产生力军。许多头部影视作品出自一些年轻主创。2019年国产电影票房排行前两位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的主创都是年轻人,2021年目前国产电影票房排在前三位的《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和《送你一朵小红花》也都是以年轻创作者为主体。在电视剧和网络剧创作中,更是有一大群年轻创作者如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努力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创作了许多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优秀剧集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影视创作者,在各方面关心和引导下,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参与重点影视项目,投入新主流影视作品、重大主题宣传的创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集中了数十位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参与演出,塑造第一代中共党员的形象;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中流击水》《百炼成钢》《我们的新时代》等庆祝建党百年重点剧目中,也有众多有影响的青年演员加盟。通过参加这些重点项目,许多年轻的影视演员表示,他们在演戏的同时也在深入生活,经历从“要我演”到“我要演”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历史、接受教育,通过演戏获得了成长。

        近十年来,无论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还是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视金鹰奖等,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影视创作者和他们创作的作品获得奖励,这表明在“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的同时,中国影视行业也在“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承先启后、后继有人,是近十年中国影视行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剧创作坚持开拓创新,佳作迭出。影视创作越来越自觉地担负“文以载道”的使命,紧密配合中心工作,传达核心价值观;同时,影视创作者也更加重视艺术规律、传播规律、技术变革,积极探索影视剧的创新空间,提升影视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影视剧的题材、风格、样式、类型更加丰富,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几代影视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专业素质,追求德才兼备。当然,在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影视剧创作仍然会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如何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并使之真正成为属于世界的故事,如何强化影视剧创作的现实主义深度、广度和力度,如何更好地使创作倾向如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强调的那样“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何让影视剧具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和美学内涵,如何让影视剧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去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需要,如何让影视创作更有建设性地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都将是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新使命。

        (作者:尹鸿,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