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5版: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

    一提“共产党员”,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李玉梅”的模样

    王茜华(电视剧《党的女儿》李玉梅的饰演者)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4日 15版)

        王茜华在电视剧《党的女儿》里饰演李玉梅。资料图片

        我小时候老泡在电影院里,从“向我开炮”的王成,到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在瑰丽奇幻的光影世界,我着迷于各式英雄人物,看一部电影就跟小朋友演着玩。其中,我最喜欢扮的人物就是田华老师在《党的女儿》里饰演的李玉梅。当时我岁数还小,没法完全领悟故事里蕴藏的深意,但有几个情节在我内心深处刻上了烙印。比如,小妞偷吃当党费的咸菜,遭到妈妈李玉梅的训斥,别人劝李玉梅让孩子吃一口没什么,她却说:“就让孩子苦一点,只要有我们党,只要有我们红军,他们将来会好的。”比如,李玉梅被捕时,为叮嘱藏在阁楼里的游击队战士不要暴露自己,她拼尽全力地喊:“小妞,别哭,要听妈妈的话!”还有影片结尾,李玉梅被押上刑场,激昂的兴国山歌声响起,四处是战火下的废墟,风吹动她的头发,她的眼中却闪着坚毅的光芒……这些内容影响、形塑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提到“共产党员”,我脑海里就浮现出“李玉梅”的模样。

        在老一辈艺术家精彩演绎的感染下,我走上了演艺道路,成为一名演员,出演了《当家的女人》里的菊香、《女人的村庄》里的张西凤等农村女性党员形象。这些角色与李玉梅多少有点相似,都透着一股坚毅质朴的劲儿。不过,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自己与童年偶像还能再续前缘……

        2009年的一天,我接到制片人李萍的电话,邀我出演电视剧《党的女儿》里的李玉梅。我特别意外,上来就问为什么找我。因为在我印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而我是陕西人,虽然之前演过革命者、农村人角色,但都是典型的北方人形象,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也是适合演北方女人的演员。另外,我当时比较胖,和田华老师演的李玉梅身形也不像。李萍坦言,你说的这些顾虑我们都综合考量过。虽然你没演过南方人,但你的眉眼很秀气,而且你一直在上海上学,耳濡目染。讨论选角的会上,这部剧的导演刘进说了句“不管怎么样,王茜华戏好”,更是坚定了我们找你出演的信心。我听后特别感动。所以即使不太自信,我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准备过程中,我翻阅相关资料,发现田华老师演李玉梅时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难题——她是河北人,不了解南方人的生活习俗,刚开始创作时也比较吃力。好在在北京开会时,结识并采访来自江西兴国、参加过苏区对敌斗争的刘友秀和范秀英,一下子帮她抓住了李玉梅这个人物的精气神。相比之下,我比田华老师幸运。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除了观察身边的江西人,我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等很多方式收集信息、体验生活。其实不只是我,其他创作人员压力也很大。电影的珠玉在前,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若仅凭简单的模仿重复,肯定无法超越。而且电影只有90分钟,要把它改编成几十集的电视剧,需要在原有故事框架基础上增加很多内容。所以,我们统一思想,在继承原作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主旨基础上,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一个新版的故事。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投入了创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玉梅在刑场被枪决的那场戏。导演特地选取下雪天在山里实景拍摄,以渲染悲壮气氛。为表现李玉梅的大义凛然,我提议加上鼓风机,呈现出来的效果获得了观众的积极反馈。不过,影视是遗憾的艺术。为了保护脸不被飞溅的火药炸伤,我身上的炸点被放置在胃部而不是在心脏的位置,导致人物牺牲的画面少了点惨烈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不满意,如果能重来一次我希望做得更好。

        这部电视剧让我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共产党的伟大和不易,也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行业一线,从《月是故乡明》到《岁岁年年柿柿红》,拍了很多反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宏大主题的作品。深入生活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李玉梅那句“只要有我们党,他们将来会好的”的台词正在变成现实。20世纪90年代在兰州农村拍《和平年代》时,剧组住在农民家,一炕要挤十个人,有人还得睡柴火堆,小米粥、蒸南瓜就算改善伙食。而前段时间,我去陕北农村采风,一进人家,老奶奶就递上矿泉水。看我不好意思,她自信地笑着:“喝吧喝吧,我们有钱了。”这样的变化不胜枚举,使我对“李玉梅”这个人物,对中国共产党,对演艺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抛家舍业、牺牲自己。现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用自己的能力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点事情。所以,以前别人找我演主旋律作品,现在我主动创作,除了当演员,还身兼制片人等职。当年我对角色偏向于“演”,如今我更多是发自真心的诠释。我老公沈航在我的带动下,也投入到农村剧的创作中。他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我参加的几部作品不仅得到了观众认可,还给拍摄地办了实事。《岁岁年年柿柿红》带火了陕西富平的柿子和长武的苹果,柿饼卖到脱销。《月是故乡明》又让拍摄地四川资中的特色水果血橙成了“网红”,还带动了当地旅游。该剧播出后,很多人慕名去拍摄地打卡。这些一开始是无心插柳,却让我看到了影视创作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脱贫攻坚战使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农村题材大有可为,我将继续投入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为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要听妈妈的话!”到现在,李玉梅这句话还经常萦绕在我心间。这不仅是对片中人的嘱咐,也像是给我的叮咛,告诉我听党的话跟党走。所以我有一种使命感,拍戏不能只为赚钱,更要担起记录社会变迁、引领时代风尚、推动国家发展的责任。我以此与广大同行共勉。

        (本报记者李蕾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