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2日 星期三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作者:方军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2日 11版)

        在中国的期刊集群中,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集群中,《中国社会科学》是公认的高水平期刊,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职责使命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职责担当。

        近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表明,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学术,一个重要范畴、概念和话语的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往往离不开学术刊物等传播平台。由是观之,学术刊物、学术出版,是新学科、新理论、新范畴、新概念、新话语诞生的“助产士”和“摇篮”。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多亟待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宗旨,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这个中心,开办专栏,设置议题,组织学者,编发高质量稿件,致力成为打造“三大体系”的重要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坚持的办刊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哲学社会科学刊物。40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记载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进的光辉历程,成为展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外了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确保稿件刊发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水准,始终执行严格、公开的编审流程,实行在阳光下采编,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在办刊方针上,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又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学理上系统深入地研究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原创性贡献,将政治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推出书写研究阐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

        第二,坚持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办刊宗旨。注重以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为根基构建中国理论。从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思想穿透力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设置选题,强化学术引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密切跟踪时代发展趋势,聚焦新时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学者坚持创造性和学术性,占领学术前沿阵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坚持质量为本,精品为要。贯彻“双百”方针,鼓励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创新,倡导学风严谨和文风朴实,提倡互相尊重的自由讨论。坚持严谨、厚重、原创、前沿的办刊风格,既重名家名作,又重新人新作,以质量、水平为标准取舍稿件。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交叉审稿制度、匿名审稿制度、匿名审稿回避制度等,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确保稿件刊发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水准。

        第五,坚持开门办刊,打造高端学术品牌。通过办好“中德学术高层论坛”“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等品牌学术会议,围绕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与海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以论坛带动学术发展创新,推动学术产品生产向有序、自主、互动的方式转变。

        第六,坚持编研结合,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者型编辑。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强调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编辑记者,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要求编辑具备学习研究能力、解读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和对话能力,在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学术研究、与作者学者对话、稿件编辑等各个环节,提升编辑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一批专业编辑、学者型编辑,为期刊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科学》的办刊思路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巩固优势,提升特色,办出品牌,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份刊物要办出特色和优势,办出品牌和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力,必须有自己的导向、灵魂和风格。为此,在办刊思路上,要强化选题意识,科学提出问题,引领学术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创新、理论发展最深厚的源泉来自实践,但实践不可能自动地升华为理论,必然要通过问题这一媒介。科学地提出问题,要旨有二:其一,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学术界时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研究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流于“无病呻吟”;一些争论看似“你来我往很热闹”,但仔细考量,却发现论辩双方所争的是子虚乌有的假问题、伪命题,这也是“学术泡沫”滋生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有意义的真问题,特别是有重大意义的真问题。即能够真切而深刻地代表时代声音,引领时代变革、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理论创新的问题。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作出深邃而有说服力的解答,必将使理论和学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从而对时代变革、社会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基本思路是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在办刊方式上,以数字化作为期刊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大力推进数字化研究、数字化传播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交汇融合。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者、学术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学术期刊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数字化作为期刊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其一,推进数字化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运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体现了学术研究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学术期刊具有导向性,期刊提倡、推进数字化研究,向学术界传递了重要信号,一定会产生积极效应。其二,推进数字化传播。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年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推进数字化传播是传播手段的一场革命,要把数字化传播与学术组织、学术生产、学术传播相结合,满足学者的研究需求,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三,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通过数字化平台,在期刊编辑出版方式上实现了变革。未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还要向纵深发展,不仅要建设好自己“小家庭”的数字化平台,还要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集群“大家庭”的数字化平台;更好地运用大数据这个工具,实现编辑出版的精准化、精品化;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宗旨,突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公益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推动中国学术日益走近世界学术舞台中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深而思之的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牢记职责使命,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道,奋进在亿万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行列里。

        (作者:方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