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朝气蓬勃、星光璀璨的文学时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满怀激情,满腹才华,不仅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还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生气,使中国文学迈入新的境界。在这片创作的群山中,莫言是一座高峰。莫言的创作开始于新时期,他从司马迁、蒲松龄等人身上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精神,从鲁迅手中接过乡土文学的传统并且进行创新。在由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莫言成为中国经验、中国故事的杰出讲述者。德国文坛巨匠马丁·瓦尔泽有言:“今天谁要想谈论中国,应该先去拜读莫言的作品,他在我心中的排名与福克纳不相上下。”莫言的文学成就,也是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成就。研究莫言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弘扬百年中国的乡土文学经验,还有利于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张雪飞的《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一书,从新的视阈对莫言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该书从个体生命的视角观照莫言作品人物的命运,确切体会且把握到了莫言对中国传统生命观的用心思考。因此,该书更乐于发现和称赞的,是一种生命的坚韧、生命的强力以及生命的野性。比如该书这样谈论《丰乳肥臀》中母亲的形象:母亲生于清朝末年,一生经历了中国的沧桑巨变。她不仅是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还是备受命运捉弄的苦难的承受者。八国联军入侵时,母亲失去了挚爱双亲;嫁人后,母亲受尽丈夫和婆婆的刁难与凌辱;在连年混战的岁月里,母亲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被迫卖掉女儿、目睹骨肉相残、亲人接连离世……母亲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与磨难,但她依旧坚强地活着,教导儿子活出该有的样子,以95岁的高龄终老。这样活着,不免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生命观所强调的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必须坚韧地活着,唯有活着,才谈得上意义和价值。韦伯对这个问题颇有见地:“中国人对一切事物的‘评价’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重视自然生命本身,故而重视长寿,以及相信死是一种罪恶。”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儒家对生命这一天道运行饱含着敬畏之情。《论语》中亦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想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必须首先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张雪飞对此有深入的体会,所以他在《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一书中细致发掘了莫言作品中的生命表达:比如《人与兽》对人类生命强力的彰显,《天堂蒜薹之歌》对生命尊严的言说,《十三步》对生命的错位感的书写,《蛙》对生命唯一性的思考等等,此书深入阐发了莫言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同时,该书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一个有关人类动物性的中西文化坐标系中进行考察,从动物性的完整意义出发,来理解莫言作品中的生命。这也意味着,作者将人类生命与动物生命放在同一个平台打量,更强调生命的整体性与关联性,更倾心于一种大生命观。中国人历来重视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庄子将“道”视为生命生成的形上根源,将“气”视为生命构成的形下质料,他深刻认识到,人类只是整体的、动态的、联系的生命系统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一体相通,休戚与共。道遍存于自然万物之中,这赋予了万物平等的本质,万物皆具有内在的价值,理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从道的角度评判万物,物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体现了庄子对自然万物的尊重,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思。除了对人物的生命状态、生命观念进行阐释,该书也对莫言作品中的动物生命进行系统、细致的整理和分析。无论是千里复仇的狼、与人斗争的狗,还是幻化为人类的马驹,在莫言的作品中,万物皆有灵。不仅人的动物性得以发扬,动物的人性、神性也得以不同程度的表现,人与动物可以相互转化,动物可以和人一样作为主体看察世界万物、芸芸众生。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并非主客体对立,而是天地人合一。钱穆先生把这种“天人合一观”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归宿,视为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之未来发展的最大贡献:“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该书对莫言作品中人性与动物性的多维发掘、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文化经验的详细阐发,无疑是有趣且颇有意义的。
该书以个体生命的角度进入莫言笔下的人与动物的世界,指出了莫言作品中蕴含的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也道出了莫言对人类命运问题的思索与担忧。铁凝赞叹莫言:“他讲述的中国故事,洋溢着浑厚、悲悯的人类情怀。”莫言主张,作家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写作。他说:“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东西,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东西超越了地区和种族。”此书对莫言作品中人与动物的分析恰好印证了这一主张,莫言不仅讲述中国故事,还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价值理想。不应忘记,中国作为持续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其丰富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对生命的敬畏,对情感与伦理的注重,在人与自然愈来愈远,甚至人与人也愈来愈远的当下,更显出珍贵的特质。讲述中国故事,需要植入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精神。此书对莫言小说的研究,实际上也提供了一个用文学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范本,指明了一条可供借鉴与学习的路径。
(作者:敬文东,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