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追忆陈嘉庚兴学为国情】
1921年,祖父创办厦门大学。2021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肯定了厦门大学100年来的办学成就和积极贡献,其中特别提到“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无比自豪。
祖父一生热心捐资兴学。在实业蒸蒸日上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救国”,以教育开启民智,改变祖国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辈子生活简朴,但是在捐资兴学方面不惜一切,把一生获取的财利,悉数用来支持教育事业。
早在1894年,祖父就出资2000元在家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当时他年仅20岁。从那时起,祖父一生兴学,长达67年,创办或资助的学校近120所,遍布海内外,涵盖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和大学。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兴学育才蔚然成风,一大批华人华侨热心公益、襄助社会事业。
在集美创办了师范、中学、水产、航海等10余所学校后,祖父认识到:中等学校的师资培养,各项专门人才的培植,均有赖于高等教育。可是,当时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福建省,竟连一所大学都没有。为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人才,祖父拿出400万银圆创办厦门大学。这个数额是祖父当时的全部资产总值。他担心如果只拿出十分之三四,或一半,无法使其他华侨“有所感动”,于是下定了“如果我不一马当先,谁会跟着上”的决心。
厦门大学是祖父倾注了最多心血、抱有极大希望的一所学校。为校园选址时,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丈量,以拐杖画草图,指挥工人盖房子,可以说是“一针一线缝制”,一步一步聚沙成塔。此后,祖父竭尽全力、苦心经营,即便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宁愿企业收盘,也绝不停办学校。
1950年祖父回国定居后,我的父辈们都留在新加坡,祖父经常来信要他们筹款。我记得,每到周末晚饭后,我的父亲和姑姑、姑父们常常在客厅里商量如何帮祖父筹集款项,建造厦大校舍。那些年,年近八旬的祖父每周都从集美乘船赴厦大督建校舍。他每次在工地督建3个小时以上,风雨无阻。
在厦门大学建校百年之际,我回到厦大,心情十分激动。祖父在筹建厦大发起人会议上曾经说过:“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他希望把厦门大学建成一所与世界各大名校相媲美的大学。为了实现心中宏愿,他呕心沥血,百折不挠。
厦大这一百年,是不平凡的一百年。近年来,我看到厦大迅速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看到学校领导、师生员工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厦大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在国际上日益广泛的影响力,看到厦大马来西亚分校良好的发展势头,不由深感骄傲。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对厦大而言是肯定,是激励,也是责任。迈入新百年,我相信厦门大学定会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延续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马跃华、陈之殷、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