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0日 星期六

    “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站得出、扛得住、过得硬”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 李秋阳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0日 02版)

        【我的抗疫故事】

        2020年1月23日,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医务人员放弃了休假,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很多人都对这种新病毒心存顾虑甚至是恐惧,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冲上最前线,担任中秀文创园隔离点医疗组组长。

        因为隔离点处于组建初期,防护物资紧缺,我肩上担负的是抗击疫情领头人的责任。为了把更多的医疗物资留给同事们,我一天只穿一套防护服,尽量减少餐饮,避免更换。

        那段时间里,每天早上8点,我和同事们穿好隔离服进入隔离区,开始紧张的工作。分发完早餐,我们开始为患者测体温并做好登记,如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我们医务人员要仔细测量血压,详细询问病史,适当给药,叮嘱注意事项。直到午餐发放完后,我们收拾餐盒、做好垃圾分类,交接完班才走出隔离区。此时,衣裳早已被汗水浸透了,脸上也因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作为医疗组组长,我不仅需要负责楼层的24小时值班,还要进行总布置、总协调。两栋六层楼的隔离病房,我需要不停地往返穿梭。面对病人的种种疑问,我一一耐心解释。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连轴转,我的嗓子几度嘶哑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隔离点环境艰苦、工作繁杂,又面临感染的高风险,几天下来,有些同志不免泄气。我看在眼里,便给身边的战友打气:“我们能打赢这场战役!坚持下去,你绝对比自己想象中要坚强!”鼓励大家保持坚定乐观的心态,积极投身抗疫工作。

        2020年2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被定为“第四批定点医院”,成立新冠隔离病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这让同时还担任着武汉科技大学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的我变得更忙碌了。我带领中医康复科医务人员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隔离病房改造。病区运转近4个月,一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患者270名,其中包括84名疑似新冠肺炎的血液透析重症患者。4个月中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倒下。

        为新冠肺炎病人采集咽拭子标本是非常危险的工作,采集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咽反射引起呛咳,喷射出的大量飞沫和气溶胶极易传染他人。说实话,我们当时也怕,但因为病人有需要,我们就要勇敢前行。这项危险重重的工作,我抢着去做。厚厚的防护服、起雾的护目镜,为了节约物资,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不能吃饭、喝水,不能上厕所,累了就在椅子上靠靠,压力、辛酸、汗水、疲劳都在患者治愈出院那一刻烟消云散。

        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上,我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把脉象观舌苔,对症下药,并根据病情进展及舌脉变化及时调整处方。一位胃肠道症状特别突出的患者,无法进食任何药物食物,食则呕吐不止。为了改善患者食欲,我建议给患者进行艾灸治疗。经过两次治疗后,患者食欲有明显好转。另一位患者反复头晕、头痛,经过我的拔风池穴、拿肩井穴、搓大椎穴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连称“中医真的好神奇”。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那场疫情大考面前,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站得出、扛得住、过得硬,尽心尽责,守护病人和百姓的健康。抗疫的每一个日子,我们都是义无反顾,一起逆行,度过了那平凡而又不凡的一天。

        (本报记者袁于飞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