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策展人、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航
小朋友们在素纱单衣的动作捕捉全息投影中欢快起舞;老人一边听着语音讲解,一边挥动日晷装置,首都博物馆亮相的“物的时空漫游”数字体验展,让观众收获了沉浸式、可互动的深度文化体验。
这个为期51天的展览,共接待了5.3万名游客。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翰墨文心、丝路长歌……100件文物被划分在五个“时空”里,用数字影像的方式打破时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众可以在各个“时空舱”之间自由穿梭。例如,在青铜主题时空舱,随手一画,便能解锁一个战国时期青铜器,了解青铜器背后蕴藏的礼制文化;在秦文化主题时空舱,重走大秦“一统之路”,体会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骁勇与秩序;在古人生活智慧主题时空舱,挥一挥手就能用古琴弹奏一曲《广陵散》,体验古时文人雅士之乐;在兰亭集序主题时空舱,碰触曲水流觞的荷叶杯,一首诗词即刻映入眼帘……我们还邀请了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家,通过动作捕捉“复制”了她表演的唐代舞蹈,并运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女立俑数字模型上,让“她”在敦煌唐代古乐中轻舒广袖,“活”了起来。还有很受欢迎的“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观众上传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会自动识别与该观众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在这些有趣的互动玩法背后,是3Dmapping投影技术、全息投影和体感互动技术等的全方位支持。
这次展览得到了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把科技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原创动漫、游戏、影视等多形态产品,面向年轻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同时,我们也会持续探索AI等技术在文博领域的运用,让互联网创新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插上翅膀。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王美莹、王胜昔、宋喜群、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