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8日 星期日

    “老师自己编写的思政读本,我们都爱读”

    ——郑州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8日 03版)

        “通过参加活动,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形成了文字,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态度和见解,收获颇多。”“在我看来,人民群众要说的话、想要实现的目标,集合起来,就是国家要做的事。”日前,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学生许倩如与吴桐参加了“我为两会写微议案”评选活动。在郑州市第九中学,写“微议案”已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从“微议案”范例学习到成立调研小组确立方向,从深入社会调研到材料整理,从“微议案”撰写到评选再到优秀“微议案”的展示交流。同学们的每条提案都经历了选题、调研、撰写、听证辩论等过程。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优化思政课育人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思政课堂,课程先导,教材先行。

        “我们老师自己编写的思政读本,我们都爱读!”郑州市二七区鑫苑小学二一班学生靳苡墨说。该校组织优秀党员教师编写了《思政铸魂育新人 鑫苑筑梦新时代》少先队系列教材,包括“学习强国”“缅怀先烈”等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这套教材,从先烈故事当中学习为国捐躯的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为国争光的志向等。孩子们手捧读本,认真阅读,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而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已完成《庭之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序列化》《郑州十一中学生发展手册》等校本读本编写。

        郑州市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意识横向贯通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深入挖掘本学科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在金水区优胜路小学,语文课堂上,一年级的孩子们用身体表演“人”字,阐释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数学学习中,老师在《确定位置》一课中,引入了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故事,学生们无不被“北斗精神”深深感动;学习英语时,同学们通过“英语自我介绍——我是骄傲的中国人”“English我的古诗”等课内外交流,借助英语发出中国声音,向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六个年级,各个学科协同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优胜路小学校长刘辉说。

    思政课堂不止在教室

        郑州市探索课堂、讲座、班会、社团活动、团体辅导等多种途径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借助重要节日,结合不同的题材类型,找到时政热点与生活和教材内容的关联,通过校内外多种渠道和形式,为学生搭建参与实践的平台,以社团实践活动弥补思政课的短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每一次升旗仪式,都是一节有趣的思政课!”作为鑫苑小学的一名大队委干部、光荣的升旗手,三一中队的盛开自豪地说。在鑫苑小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被叫作“校会课堂”。在这个教室外的课堂上,除升旗仪式的规范环节外,还有“鑫少年读报 知晓天下事”“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我的中国心”等环节。而每周邀请一名家长给学生介绍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等内容让升旗仪式变成了孩子们口中有趣的“思政课”。

        改变在细枝末节处,成长在润物无声时。“在我们学校,‘立德树人’不仅仅厚植在课堂里、书本里,‘行走的课堂’更是成了校园一景。”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郭勤学说。该校围绕“打造文化校园”,对楼廊主题文化墙、学校餐厅、宿舍等做了精心设计,起到了文化环境育人的教育效果。党团建主题教育长廊让同学们在行走中重温党团历史。德育长廊、校友墙给学生以榜样示范。

        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理想与信仰”文化研学课程,从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体验开始培养,从乡土乡情到省情国情,再到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以讲好文化故事为抓手,师生一起赴开封、洛阳、安阳等地,体验中原文化。

    思政与育人同向同行

        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43年坚持不懈体验传承“雷锋精神”与“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纪念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该校思政教育用体验活动给学生铺设一条高起点、高标准、高趣味的成长之路。

        学校每年坚持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成立“学雷锋小组”,“认领”雷锋精神卡片。孩子们从思考到表达再到行动,将学习雷锋落到实处,校园里也形成了“人人学雷锋、天天有雷锋、时时有雷锋、事事见雷锋”的氛围。

        该校还结合学校的德育传统,挖掘周恩来、邓颖超的思想和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通过“周恩来班”创建活动,把学习伟人精神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立志做国家栋梁。学习伟人精神,争创“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在七中各个年级蔚然成风。

        优胜路小学的“共优资源”课程,使校内外深度联动与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定期开展家长讲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成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

        交响乐团的家长教学生演奏管乐;医生家长为学生讲牙齿健康;法官家长指导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义工家长定期带学生开展公益活动……优胜路小学面向全校招募家长辅导员,聘请了一批热心、优秀、有专长的家长,定期开展家长讲堂,丰富和创新了课程内容与形式。

        家、校、社区携手共育,大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全员化的延伸课程让思政教育更具魅力和效力,成为最吸引学生的亮点课程,也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

        (本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