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紧跟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生活的艺术表现就是创新。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反映的内容要是新的,另一个是艺术家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这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我的老师董希文先生当时教我,你所创作的每张画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张画都要有创新之处。
绘画艺术需要创新精神,影视艺术也需要创新精神。一个影视作品要会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会给人启发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影视艺术上的创新。它和党史的主题、和美术的内容,结合得很好,观众喜闻乐见,这种传播的效果就会好,就好像把观众带进了一座美术馆里,在欣赏经典画作的同时学习党史故事。
2014年,我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对他所说的“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感触尤其深。的确,经典文艺作品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属于每个国家、民族和时代的记忆。这让我回忆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根据党史研究的需要组织创作,总共完成了50幅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作为党史研究的材料,全部被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中不少成为经典作品。它们中的一部分就成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的内容。这些作品的作者里有我的老师、同学,也有我的学生,在这样一批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跟随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艺术工作者身上,不但有专业上的创新精神,更是饱含了对祖国的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从他们的笔下就能看出来。“画是无声诗”,通过画面表达的其实是心里面的千言万语。所以我希望通过《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这个节目,能表达这些艺术工作者们的创作心声,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和时代相结合的氛围。当然,我也希望看到节目里有更多新时代画家创作的作品,要反映当下这个时代,传承国家性主题创作的传统。由于我们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对于文化、美育的工作现在要重新提出来,应该引起大家更多关注。
我当中央美院院长时,也在教育部做过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当时,美育都是在音乐、美术这些中小学课程中体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中央美院我们几位老同志回信说,“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诚然,我们身上肩负着把美育推广到全社会的使命,这是一个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艺术修养的问题,应该从全社会各个层面来推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推出正是时候,它就是一种创新。因为美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通过这个节目,我希望能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让大家对美术多一些了解和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这些创作经典作品的画家们,对党和人民的这种深厚感情。只有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创作,才有可能成就经典。
探索创新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做的,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名词,如果把创新作为一个高的标准就错了,它应该是一项基本素质。比如,我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中对有的画面做了特殊的效果处理,让画面里本来静止的一些内容,像飞鸟、炊烟之类的,都动起来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新。当然你不能改变画家本身的创作,但是在符合场景中真实面貌的前提下,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觉得应该大胆鼓励。这是新影视技术带来的效果,但它要建立在尊重艺术创作本身规律的基础上,即现在讲的“守正创新”。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值得肯定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这个节目用绘画、雕塑等多种美术经典作品的形式,再现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模范人物,我认为这是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作者:靳尚谊,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