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07年,我来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三年里,我接受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读的第一本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2008年,适逢《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从各国学者那里感受到《共产党宣言》的世界意义。
2012年,我来到马克思恩格斯曾投身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伦敦。抵达伦敦后的第一个晴天,我就横跨整座城市,前往马克思长眠的海格特公墓拜谒。在幽静肃穆的墓园里,马克思的墓碑最为庄重高大。当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地向墓碑献花致敬时,我再次感受到那超越国界、荡涤身心的力量。
2010年至今,我生活在北京。从获得博士学位的清华大学到开启教师生涯的中国人民大学,《共产党宣言》给予我的力量始终不曾减退。不论是在清华园理论宣讲,还是在人大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价值”都是我常常讲述的主题。
《共产党宣言》里有很多名言名句,最打动我的一句是:“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今后不论身在哪里,我都会发扬《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做一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社会科学工作者。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杨雪丹、张胜、姚晓丹、陆健、赵秋丽、冯帆、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