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摒弃唯升学率的政绩观 扭转义务教育应试导向

    作者:熊丙奇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02版)

        【光明时评】 

        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规定,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有媒体援引相关负责人的话指出,《指南》将着力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根据《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3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各有12项关键指标及若干考查要点。正如有教育研究者指出,《指南》的亮点之一在于,其不仅对学校、学生、教师进行评价,还将县级党委政府作为评价对象。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应试倾向,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存在的唯升学率的政绩导向,简单说就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质量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如此导向的结果就是,学校围着升学考试组织教学,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并不完整。还有的地方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对学校违规招生、违规补课等视而不见。要扭转义务教育的应试导向,首要的就是扭转地方政府的唯升学率的政绩导向。“唯分数论”和“唯升学论”是基础教育的两大问题,不宜将两者混为一谈。唯分数针对的是升学评价体系,只看分数而不考查学生除分数之外的其他能力与素质;唯升学则直指学校办学只围着升学来,这又与管理部门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有关。唯升学导向,叠加升学评价体系过度看重分数,就会出现严重的“唯分数论”。

        在任何国家,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都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问题。学生进名校的竞争都非常激烈。不过,像我国这样的基础教育面临巨大应试压力,以及学校在组织教学中的升学导向如此强烈的,似乎并不多。这与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办学的评价体系有密切关系。比如,在日韩,高考竞争虽然也异常激烈,但中小学给学生开设的课程是相对完整的,体育等课程也不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这正是因为升学是学生的选择,学校的职责只是给学生这一求学阶段提供高质量的、完整的教育。换句话说,学校举办者即政府部门,只关注、考核学校按规定开设及完成课程教学的情况,而并不以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

        以学校的升学率考核学校办学,其实是与政府举办教育的职责背离的。政府作为教育举办者,重要的职责是办好各类教育、学校,若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就必然出现强化某类教育、学校,歧视其他类教育、学校的问题,还会影响学生在就业与升学之间作出理性的选择。这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无异于给自己发展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制造障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中的合格率而非升学率,是国外教育主管部门更为关注的。

        政府部门的关注点由升学率转为学校开设课程及完成课程教学的情况,系依法治教。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依法按“五育并举”的要求保障教育投入以及监督学校依法办学。至于学校如何办学,应该把自主权交给学校;办学质量如何,也应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应由教师共同体评价。简言之,就是要切实推进国家一直在强调的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这是地方政府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关键。

        据媒体报道,为研制《指南》,有关方面重点搜集整理并研究分析了1555份中央与地方相关政策文件。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国先后已发布1000多份文件,不可谓不重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落实与推进之难。持续推进问题解决,必须在关键点上寻求突破。从长远看,我国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明确政府发展教育的基本职责,形成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而就当前看,则有必要建立教育问责机制,对违反减负规定、纵容违规办学的地方政府严肃问责,不能让规定只停留在文件上。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