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引发强烈反响。特别是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委员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他们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全面深刻,为指导我国医药卫生与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信任与嘱托,在医药卫生和教育领域持续发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委员:
让老百姓在身边找到“大家名医”
“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主题是‘完善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谈起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的感受,吴浩委员非常激动。
吴浩委员曾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即奔赴武汉支援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他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将爱国卫生运动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打造防治融合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既承担着医疗任务,又承担着防治使命,是天然的医防融合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使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吴浩委员说,建议国家开展全生命周期连续医疗照护和健康管理标准化建设,力争实现“社区一刻钟、乡村半小时”的基层健康服务供给。
“希望国家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前景,引导优秀医务人员扎根基层。”吴浩委员说,“我们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练好专业本领,加强队伍建设,真正推进分级诊疗,让老百姓在身边找到‘大家名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委员: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我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汇报了《中华医藏》编纂、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中西医并重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黄璐琦委员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黄璐琦委员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率队累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58人,并参与救治千余例轻症患者,形成了一套中医药诊疗方案。“接下来,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我们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黄璐琦委员表示。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黄璐琦委员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吸引一流生源,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国学底蕴的中医药领军人才。”
目前,中医药领域尚缺乏重大研究基地,没有国家实验室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早在2018年,黄璐琦委员就曾提交建立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提案,今年全国两会,他再次为此呼吁:“汇集生命科学与中医药科研优势资源,建立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在中医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基础研究领域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委员:
构建新时代国家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王辰委员感触很深。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绩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医疗卫生界也应该进一步思考,今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更好地照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王辰委员表示,公共卫生体系既包括医疗机构,也包括疾控机构,目前医防分离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要做好公共卫生工作,一定要在人才培养、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相关工作体制等方面作出相应部署,切实推进医防结合。”王辰委员说。
王辰委员表示,21世纪是医学和生命的世纪,针对我们在医学科技体系与生态上存在的问题,迅速加以弥补、加强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战略层级,将其置于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立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建设国家级医学科学院,整合全国优势资源,形成我国医学科技战略力量。二是加强对医学健康科学的投入,支持临床医学与应用转化研究,营造适于医学创新特点的资源与管理支持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今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卫、教育两个界别看望委员,参加讨论。总书记平易近人,谈吐风趣,让我们倍感亲切。”3月6日晚,严纯华委员告诉记者。
“我向总书记汇报的主题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严纯华委员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建议,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从优化调整结构着手,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改革。”
作为西部高等教育工作者,严纯华委员深感责任重大,并充满期待:“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鼓励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向中西部倾斜布局,补齐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严纯华委员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把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高校必须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嘱托,始终把立德树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下苦功夫,立足实际开展创新探索,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宽广、专深的学识,更能确立昂扬向上、积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委员:
把中小学党组织建成教书育人的坚强堡垒
“能跟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特别荣幸,特别温暖,特别感动!”王欢委员如是说。
从事教育事业近40年,王欢委员深刻感受到,我国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就像搭上了“复兴号”。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部署,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教育还要持续发力。“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很有紧迫感。因此,我就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并围绕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提出了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让王欢委员深感振奋,也深知肩上责任。“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改革试点与全国推广工作不能等,也等不得。北京市基础教育的这项工作始终在稳步推进。目前,我们已在史家教育集团成立党委,建立章程,治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系列举措让我们受益匪浅。”
“要把中小学校党组织建成教书育人的坚强堡垒和促进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就要明晰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权责边界,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人才聘任、职称评聘、工资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向教育部门和学校放权。”王欢委员建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
医防融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医务工作者的关心爱护以及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让胡豫委员印象深刻。
“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关键在于汲取经验教训,加快补齐短板,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胡豫委员介绍,经历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湖北省目前规划投资超过110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超过1000个,着力打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决心。医院先后立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工程’和‘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工程’,得到了党和政府大力支持。”
为促进医防融合,胡豫委员一直在呼吁。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曾提交关于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体系的提案,得到相关部委回复,表示将认真研究,充分采纳吸收。
就如何落实总书记“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重要指示,胡豫委员表示,公立医院要毫不松懈抓好疫情精准防控,做好检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科技攻关等方面储备;进一步深化医改,构建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增进健康福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委员:
以战疫为教材,厚植家国情怀
“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加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问题。总书记对教育的关注让我备受鼓舞。”林忠钦委员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林忠钦委员表示,疫情防控既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机遇。过去一年的实践,为学校教育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教学工具,更成为学校运行的‘血液’。”
亲身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广大青年学子更加由衷地坚定“四个自信”。林忠钦委员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战疫为教材,厚植家国情怀,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击疫情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林忠钦委员表示,全球疫情严重影响了学生赴海外深造,也给我们引才聚才带来了历史机遇。“我们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指示精神,旗帜鲜明地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导向,让青年一代把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把事业之根、人生之根牢牢扎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委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不缺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教师对于教育的作用,并且强调,‘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程建平委员心潮澎湃。“我们正在制定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一定会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为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而努力。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教育扶贫的行动者,北师大已做好准备——千方百计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在脱贫攻坚历程中,程建平委员曾多次前往扶贫一线调研,深感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如何发挥教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北师大全力而为:率先推出“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倡议推动“强师计划”,联合全国师范大学,为832个脱贫县定向培养输送高水平师资;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鼓励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基层一线任教。今天,怎样更好发挥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造血赋能和战略支撑作用,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神圣使命。
经过调研,北师大发现基层对乡镇干部培训需求强烈,而当前我国乡镇干部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匹配程度不够,信息化优势未充分发挥。
“2020年9月,我们在珠海校区成立了‘乡长学院’,全面启动‘乡镇长培训工程’,首批培训的68名乡镇长已顺利结业。今后5年,我们准备为全国培训1万名乡镇长学员,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程建平委员表示。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原院长王建业委员:
让老人们“不但长寿,而且健康”
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王建业委员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人民至上’的情怀令我这个‘医卫老兵’很感动。”
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建业委员表示,将从本职出发,全力推进“健康老龄化”,让老龄人口享受有质量、有乐趣的晚年生活。
在去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刻,王建业委员带着北京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奋战71天,全力救治重症患者,而这些重症患者大多是老人。“那时我就想,如果能从根本入手,增强老年人健康素质,他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就更强,生活质量也更高。”
在王建业委员看来,当前,我国老人“长寿不健康”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人平均寿命已超77岁,但健康寿命只有68.7岁。还有8年多时间,人是在病痛中生存的。”怎么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老年健康标准”,不能以适用于60岁以下人群的标准衡量高龄老人健康。目前,他正牵头进行这项工作。“还有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老年临床医学人才缺口很大,很多专科医生也缺乏对老年病人身心特点的了解。建议把老年医学专业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轮转项目,让老人得到更适用的诊疗护理”。此外,慢病诊疗与自我管理、社区康复医疗服务……一系列问题,都要循序渐进地解决。
“如果说‘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建设主要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那么‘十四五’期间,就提升到‘看得好病’层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老百姓做自己生命健康的主人。我会为此而努力,牢记总书记对医务工作者的嘱托,把职责使命落到实处。”王建业委员表示。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委员:
中医药文化传承要坚持人文和科学两重属性
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张其成委员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这两点印象深刻。
“中医药发展的‘守正’,就是要守住中医的思维和核心理念,搞清楚中医药的文化基因。以此为基础,建立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张其成委员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可以增强文化自信。
创新如何体现?张其成委员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坚持“中医思维”这条主线的前提下,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医药文化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从历史上看,它吸收了每个时期最先进的技术和人文理念,具有人文和科学的两重属性。今天,中医药创新发展,就要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及先进理念。”
张其成委员认为,要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中去。“讲好中医药的故事,并不是叫大家都去当医生,而是要使中医药文化中尊重自然、和谐统一等理念,在塑造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作用,这些不仅是医学的理念,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委员:
让学生实现精神和智慧的双成长
“在今天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高屋建瓴,又接地气,非常启发人。”李有毅委员表示。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育的重要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有毅委员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我认为,教书育人首先要明白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李有毅委员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实现“精神和智慧的双成长”,“精神”就是品德和意识形态,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智慧”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
李有毅委员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受到传统教育评价观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依然存在“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五育失衡问题。“这种情况如不彻底改变,将会阻碍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改革,甚至延缓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重要性的意义所在。”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记者晋浩天、张亚雄、张云、俞海萍、尚文超、王斯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