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写新春联】
墙上挂着中国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精心布置的红木家具典雅考究,形态各异的中国陶瓷摆件填满储藏空间……如果不是客厅里老蔡的一副“洋面孔”,你一定以为这是走进了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中国人家。在这座西方古典音乐之都,奥地利艺术家弗里德里希·蔡特尔的家中别有洞天,像是一块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地”。
蔡特尔的中国朋友都叫他“老蔡”。说起在中国求学的日子,老蔡眼中充满兴奋与怀念。“那段经历真的太美好了!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觉得自己距离艺术理想越来越近。”蔡特尔从小学习油画,开始对亚洲尤其是中国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1978年,蔡特尔踏上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土地,开始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的5年求学之路。
“我十分庆幸美院给了我一个不断靠近理想的机会。”中央美院开放的艺术氛围为蔡特尔的创作提供了土壤,不仅如此,住在王府井附近的老蔡常常可以步行去游览故宫等名胜古迹。“我有奥地利政府奖学金,偶尔还可以去友谊商店买点好吃的打打牙祭,或者去琉璃厂淘点古玩,渐渐地也开始收藏一些中国古董。”蔡特尔说。
老蔡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写一手漂亮书法,还精通中国传统写意画和篆刻艺术,在奥地利甚至欧洲都称得上是位知名的“中国通”。学成回国后,蔡特尔从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化身成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欧文化交流一线。他多次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和个人画展,还曾作为奥地利驻华使馆官员参与电影《茜茜公主》引进中国的工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繁荣的见证者。
说起中国春节,老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热闹。“当年在中国与同学们一起过春节的场景我现在都还记得,大家买点零食点心,聚在一起十分开心。”作为《光明日报》的忠实读者,听说“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后,老蔡特地托朋友在维也纳找到了疫情期间格外稀罕的春联红纸,精心准备一番后,写下了“一帆风顺,万事大吉”送给所有的中国朋友。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焦授松 本报记者 李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