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老百姓体会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获得感,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在派出所。
同派出所、基层民警打交道,最常见也最牵肠挂肚的事儿,是报案。
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看来,接处警、受立案工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需要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遇到难处,走进派出所报案,有的事容易说清楚,也好侦办,而有的事,报案人诉苦容易,但仅靠一起案子,一个点位,举证定性就比较难。比如西城分局牛街派出所就曾接到一起群众报案,反映有个网吧老板以家人病重为由,借钱不还。
牛街派出所“案管组”通过梳理警情、回看视频、回访报警人等多渠道核实,很快明确案件线索,第一时间锁定了银行账单等相关证据。随着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受害人损失钱财也得以被悉数追回。
办好这么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案子,同受立案制度改革有什么联系?
原来,此案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案管组”,便是此次西城分局落实受立案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牛街派出所,案管组每日对全所接处警和案事件办理的执法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回顾检查,重点聚焦有无应受未受、立案不实等情况,真正做到每起警情有人盯、每起案件有人控、办案场所有人管、每本案卷有人阅、每个物品有人看。
有了案管组,分布于各个点位的报案线索就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整合。
就说这起网吧老板涉嫌诈骗案。在过去,仅仅凭借一个报案,很难定案。这一回,恰恰是案管组依靠制度设计,首先发现了存在多个报警人反映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线索,进而积极发挥监督指导职能,指导民警对多起报警进行串并,认真梳理案件线索,才最终成功破案。
在这背后,西城分局狠抓基层所队案管组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案管组自查自改和专班监督提示相呼应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案管组”两级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基层办案单位各类执法问题的即时发现、即时提示、即时整改。
不仅致力于发现、解决受立案环节存在的苗头隐患问题,西城分局更着眼于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营造自觉规范执法的良好氛围。
作为超大型城市,北京每天人口流动很大。当群众在地铁、公交上财物被盗,前往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往往说不清具体准确丢失地点。
按照过去,属地公安机关很可能以管辖不清为由,拒群众于千里之外。今天,这样的问题在西城区乃至北京市已不复存在。只要群众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不管是哪个派出所,都必须登记受理,先把案子接下来再说,绝不会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让群众报案无门。
“能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接报警、受立案等环节问题,是群众最关注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必须要严抓落实的。”西城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明说。
依托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西城分局最大化地集成法制、刑侦、经侦、治安、督察、纪委、勤指等职能部门力量,完善发现、通报、会商、整改、追责“五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模式,健全常态化即时性执法监督机制。
这些机制紧紧盯住的重点,正是公安机关在过去容易出现的应受未受、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问题。
随着受立案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西城分局还将信息化作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智能化警务创新推动执法规范建设。
在牛街派出所,记者看到,当群众有需要时,不用再打电话。通过牛街派出所创新设计的执法办案自助服务终端“小牛警官”,就可以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自助报警,出警速度甚至比打110还快。
群众完成报案登记后,通过扫描受案回执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实时查看案件办理的进度。上级公安机关着眼于细节,及时关注群众对民警的满意度评价,在不甩锅、不推活,抢着干、及时办的变化中,实现案件办理公开透明,做到便民、利民。
(本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孙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