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严峻挑战,2020年,中央企业顶住压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改革创新,经营发展实现逆势上扬,如期完成各项既定目标,有力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的作用。在2021年1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围绕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详解。
运行质量重点指标持续改善
2020年,中央企业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年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的“两个力争”目标。数据显示,2020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3万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近八成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12月当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创历史最高水平。
“2020年中央企业效益实现先降后追,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受疫情影响,2月份中央企业净利润只有5.1亿元,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3月份以来,中央企业带头率先复工复产,深化提质增效,效益触底回升,6月实现正增长,一步步地把净利润从1到4月下降61.2%的最低谷拉升转正,十分不容易。”彭华岗表示。
这一年,国家电网张北柔直工程、中国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电力天路”全面投运,中国宝武年钢产量超1亿吨,中国一汽红旗轿车销量突破20万辆,“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无一停工,一批标志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3年降低两个百分点目标,守住了不发生债券违约风险的底线。
中央企业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政治账,坚决落实国家政策、助企纾困,2020年共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1965亿元,其中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1080亿元,通信企业提速降费让利约460亿元,全面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下游企业能源成本超过3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累计减免租金超过75亿元,减免路费超过50亿元,进一步彰显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
新一轮国企改革“挂图作战”
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中央企业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迅速掀起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热潮,在很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
国有企业普遍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清单,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趋清晰,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2020年新增22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涵盖近1.8万名关键核心人才;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深化,中央企业实施混改超过900余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去产能、“压减”“处僵治困”取得明显成效,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到5级以内。
这些改革措施使国企活力和效率得到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各类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彭华岗表示,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将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科技创新开辟绿色通道
“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奋斗者”号万米探海、北斗三号建成开通、页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中央企业承担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极大地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也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统计显示,2020年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带动了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中央企业在北斗产业、民机铝材、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先后设立了多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中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作用,承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3个,建设各类创新平台400多个,形成了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电科芯云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平台。
“在业绩考核方面,我们将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考核范围,把中央企业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同时对重大创新项目给予工资总额单列,推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彭华岗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大部分投入到科技创新方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