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企业专家”,年轻时放下做得风生水起的事业,回乡投身新农村建设,一待就是12年。
有这样一个“致富专家”,在病床上仍放不下边区群众,助力全国6个贫困村脱贫致富,以“一带六”开拓扶贫新路径。
这位“专家”,既不是学者,也不是教授,而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也是一位江苏“最美基层干部”,更是一个“土专家”——一个专门和土地打交道的专家。
村民盼着“葛专家”
葛剑锋回村任职已12年。回想起2009年刚回村的那段日子,葛剑锋说,就是苦,放现在这个年龄都不一定能过得来!
“你管企业是‘专家’,回村也一定是‘专家’。”当市镇两级领导找到葛剑锋,提出希望他这个“专家”回村帮乡亲们一把时,葛剑锋好几夜没睡好,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老百姓知道了这个消息,主动敲门跟葛剑锋“谈心”,一声又一声“我信你”“我跟着你干”,让葛剑锋下定决心干一场,回村当起了村书记。
回村以后,葛剑锋接连一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马不停蹄地理旧账、看合同,又带着村干部跑项目、谈合作,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填补上了“倒挂账”,当年实现可用财力正增长,老百姓对葛剑锋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的工业‘低产高耗’,虽然土地租金收入高,但我们肯定要舍弃这条路。”班子会议上,葛剑锋的话让大家很吃惊。不靠厂房租金,又靠什么收入?
“靠农业发展。”葛剑锋脑子活,眼界也宽,他注意到江苏镇江有个“三农大咖”赵亚夫,一连跑了3趟,终于把赵亚夫请到了善港。
在寸土寸金的苏南地区,农业用地十分紧张。赵亚夫提出了很多发展生态农业的硬性要求,本想让葛剑锋“知难而退”。但葛剑锋却让赵老刮目相看,仅用了1个多月,就实现了2000亩农田连片、沟渠连通,基本达到用地要求。
“赵亚夫主任担任善港村生态农业首席顾问的事敲定了。”葛剑锋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布。
葛剑锋的“干一场”,一干就是12年,善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20年年底,善港村近4000亩土地全部由合作社流转、村集体企业经营,建成了九大农业基地,老百姓每户每年能有8000元到12000元不等的分红,农业基地提供了近300个就业岗位,在基地务工的劳动力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善港村各级荣誉拿了50多项。
“我们以前是周边最差的村,现在不仅赶了上来,还比他们快了一大步。”善港村村民议事会理事长邵国芳说。
60万公里行程走出整村帮扶新路子
“葛书记,我们高峰村文化礼堂装修好了,又要产业分红,全村老百姓让我给你打个电话,邀请你元旦一定过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文武高兴地跟葛剑锋通电话。
高峰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水少、地少、石头多。2018年以前,罗文武常因“投资不当”而赔本。
一切在2018年3月6日之后慢慢发生转变。那天,高峰村迎来了“土专家”,葛剑锋带着善港扶贫工作队一待就是近3年,和高峰村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地带着高峰村抓党建、塑文化、强治理,还建了有机产业园、茶叶公园、生态养殖基地,贫困户就近到农业基地务工增收,突破了高峰村的农业发展瓶颈。
2019年年底,高峰村实现高质量脱贫,比预定脱贫计划整整提前了1年。“我们信葛专家,他是真心实意来帮我们的。”高峰村82岁的罗来凤老人在家乡义务扶贫10年,打心眼里敬佩这个“专家”,两人每次见面都要畅谈很久。
高峰村不是葛剑锋扶贫的第一个村。从2012年开始,葛剑锋先后帮扶陕西方塔村和侯沟门村、江西沃壤村、湖北杨柳沟村、江苏二坝村等全国6个村。
方塔村的苹果长得好,但卖不出去,葛剑锋帮着找销路、提技术,原本每斤8元的苹果卖到了每斤20元;杨柳沟村的辣椒鲜爽,但烂在地里的多,葛剑锋帮着建起了辣椒加工厂,“善杨”牌辣椒油卖到了全国各地;二坝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葛剑锋出点子、拉项目,帮着建起了农文旅一条街,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善港扶贫”招牌在全国各地打响。“人人都知道葛书记是专家,他也是个‘网红书记’,我们相信他。”江苏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党支部书记唐世营说。
人心齐,泰山移。到2020年年底,葛剑锋带着善港工作队到边远山区,累计行程达60万公里,探索出“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的“五位一体”整村帮扶模式。
“我们如期兑现了1031天前对高峰村老百姓许下的承诺,咱们今年元旦就在高峰村过!”葛剑锋挂断罗文武的电话,拿起那只陪了他10年的“出差专用”帆布包。
10012名学员带上“干货”回家
“我们村土壤好、水域好、水稻产量高,我想回去后在村里搞块试验田,种植你们的有机水稻。”沿河县土地坳镇五四村党支部书记王贵和在善港农业基地跟葛剑锋聊着。王贵和来善港村已经四五趟了,每次来都有新收获。
帮扶了全国6个村后,葛剑锋发现许多村想要学善港,但他又没时间和机会一个一个村跑。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他决定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6个村的帮扶经验总结起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帮扶经验,让更多贫困地区学习、推广。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葛剑锋深刻认识到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还需打造激发内生动力的扶贫“孵化器”。
说了算,定了干。2018年5月,葛剑锋创办善港农村干部学院,第一期“苏州-铜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成功开班。
葛剑锋又多了两个身份:是老师,又是学生。每一期培训班,葛剑锋都坚持做到“三个一”:讲一堂课,把满满“干货”带给学员;开一个座谈会,将心比心地和学员认真交流;听一场汇报,向学员学习贫困村治理经验。
葛剑锋对农村人才培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年级转观念、激动力,二年级定项目、学技能,三年级闯市场、增效益,这样才能培育出能引领、能致富、能传承的致富带头人,让他们带着“干货”回乡,带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葛剑锋对课堂负责,对学员上心。为了上好一堂课,他曾扛着小马扎,带病坚持爬上了高峰村“红岩”,累了就停下来坐一会儿,一公里的路走了近1个小时,只为实地去看一看学员养的黑山羊的情况。
在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培训班上,葛剑锋说:“我们没有历史积累,没有资源禀赋,我们的起点很低,但只要我们肯干苦干,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坐满了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学员的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农村干部学院既是农民脱贫路上的“加油站”,更成了凝聚党心民心的“大课堂”。在“葛专家”的带领下,到2020年年底,已经有来自甘肃、西藏、贵州等地的10012名学员在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学成归乡,学员创业成功率达83.5%,累计带贫减贫5万多人。
“不负荣誉,再接再厉,更好的日子在后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葛剑锋始终在用真心、真情、真干,磨砺初心,担起使命,勇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探路人。
(本报记者 苏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