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足迹】
讲述人:寿山石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礼忠
寿山石是福州独有的印石,因产自福州寿山而得名。我的师傅冯久和与我是寿山石雕界仅有的两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希望借世遗大会举办之机,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福州寿山石雕悠久历史、传承创新与精湛技艺,将寿山石雕这一非遗技艺带向世界文化舞台。
这一梦想早在2010年时就已萌发。当年,我的代表作《春声赋》被选送上海世博会,成为福建馆镇馆之宝。作品历时5年精心创作而成,取材寿山高山鸡母窝石,雕琢凤凰及禽鸟,展现百鸟朝凤的欢欣图景,寓意56个民族团结和睦与国家繁荣富强。寿山石雕作品首次登上世博会大舞台,即引起广泛关注。
我一直在思考,将寿山石雕带到世遗大会要展现什么?我想,首先要展现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神面貌。我们要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这样才能实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提升。寿山石雕刻艺术立足于中华五千年文脉,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雕刻手法、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新时代,寿山石雕刻艺术也应立足于当代文化与文明,用饱满的激情为时代立传、为山河画像。
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使命之下,更需要寻求符合当代审美的新的表达形式。我们技艺传承者必须热爱艺术、深入生活,发现新的创作形式。本着“石无贵贱”的理念,我在创作中摒弃唯石材论,尊重石材的自然美,通过观察和发现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石种的独特之美,赋予石头新的生命。我的代表作品大量使用老岭石,通过一双巧手“点石成金”,创作了一系列寿山石雕精品佳作。
我们还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我们对非遗的传承有序、后继有人。多年来,福州市的寿山石雕队伍已从数百人发展为数万人。我也通过设立寿山石雕工作室,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走出了多名重量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
躬逢伟大时代,作为艺者,要服务时代、记录时代、刻画时代。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访“四大名窟”,组织参观三峡工程,赴福建宁德下党乡学习,从时代变迁中用心感悟、吸收营养,继而投入雕刻创作,为寿山石雕刻技艺寻找创作灵感与动力。
寿山石雕刻技艺流传千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必将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大有作为,也必定会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焕发光彩。
(本报记者高建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