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海淀妈妈”,却和很多人想的不大一样,儿子花生10岁前,我曾经很“佛系”,想着让孩子快乐成长。我身边有很多焦虑的父母,我却不怎么焦虑。我认为,引发焦虑的,是一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不那么焦虑,一定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欲望;二是提升行动。
我也不曾给花生下达什么目标,非得上什么样的中学,非得上什么样的大学。
但是,到了花生四年级下,我却开始焦虑了。
记得那是一次生日会,妈妈一桌,孩子一桌。妈妈们讲的小升初术语,我傻傻的都听不懂。我这才发现,为了小升初,不少妈妈恨不得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了。
那时我还是没太焦虑。不是还有两年吗?支持孩子梦想,那我们就一起努努力冲冲刺。
但当我开始调查研究并实际操作,才发现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人家老早就开始规划和起跑的,才叫作冲刺,我们才醒悟刚穿上跑鞋的,叫作起跑。
好一点的课外班,不是你想报就能报;那自己辅导呢?北大硕士,却被小学奥数题难住了,英语专八,小升初阅读理解也不能全做对……
一个人引以为傲的“不焦虑”,常常经不起关键时刻的考验。因为,一个人容易低估自己的欲望,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主动做出了一个选择——我辞了职,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不上班不意味着不做事,成为家庭主妇也不意味着停止了进步。这几年,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家庭、陪伴和辅导花生,花生也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初中。我自己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和学习,开了公众号“海淀花生妈”;收到出版社邀约写了两本书,包括记录花生小升初的新书《上岸》。
选择即放弃,得失也都是相对的。我放弃了上班,却成就了自己的“写作梦”。我不是在鼓励女性做家庭主妇,不管是驰骋职场还是辞职回家,如果这个选择是主动的、自愿的,其实都是一个好选择。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获得自我认知——我是谁?什么对我最重要?
升学的“上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心态的“上岸”。我领悟到“不焦虑”并不比“焦虑”更优越,可能只是因为不了解形势或没遇上真正的困境。我也不再执着于消灭焦虑,而是学会了与焦虑和解,这反而让我重获平静。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行动力,过度的焦虑才是有害的,关键是,对自己对孩子要有合适的期待值,科学育娃,共同成长。
我也并没因此成为一个“鸡血”妈妈,因为我以前只是假“佛系”。真正的佛系不是行动上无所作为,而是保持内心宁静,只问付出,不问前程。人生的“岸”无穷无尽,即使无法在某个阶段“上岸”,我们通过努力而获得的知识能力、培养的品格素质却不会因此消失,这些积累终将成为一种力量,帮助我们泅渡人生之海。
(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