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虽已是寒冬时节,但在浙江省嘉兴市的城乡,到处可见这样的户外活动景象:市民纷纷走上绿道,或健走或骑车或慢行……绵延在城乡的1307公里的绿道,串联起南湖两岸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百姓生活。
从2010年起,嘉兴率先在全省开始谋划生态绿道建设,利用滨水或林荫空间,打造市民能进入、可休闲的场地。今年是绿道建设的第10个年头,嘉兴市开展了广泛的“绿道十年,五彩嘉兴”系列活动。10年来,嘉兴市整合要素资源、优化城市内涵、统筹城乡发展、创新生活理念,把绿道变成了市民身边的观光道、健身道、幸福道,串联起心灵与美景,见证了城乡面貌的变迁,织就了全民健康的生活理念。
从最初的市区绿道延伸到市域、郊区、农村;再由市域转变为省域,再从省域到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嘉兴绿道形成了“一心两环九放射”,市域“双环七廊”,省级绿道1、2号线,上海大都市圈绿道网嘉兴段等绿道网规划布局。
在绿道上阅读这座城市,在行走中品味美好生活。10月31日,一场绿道健走活动在嘉兴市南湖区王庙塘绿道展开。嘉兴市文化学者、科技创新企业、绿道规划设计施工企业代表及2020年新评选的十大杰出青年、最美家庭,以及通过网络报名的近千人,兴致盎然地参与了全程8.6公里的绿道健走。
当天活动承办绿道——王庙塘绿道正是嘉兴绿道建设的缩影。王庙塘绿道是一条具备科技文化底蕴、休闲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色优美的滨河绿道,这条绿道远离车水马龙,一步一景。沿着绿道,参加活动的嘉兴城乡市民,既能看到科技感十足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也能欣赏到“最江南”的乡村风貌,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挥洒汗水。
10年间,一条条各具特色的绿道将全市的美丽河湖、历史人文古迹、美丽乡村等串珠成线。
绿道健走活动结束后,原本就非常喜爱走绿道的嘉兴市民,又掀起了新一轮走绿道热潮。除了大量市民继续自发走上绿道,各个单位的工会、社区街道、乡镇也纷纷将大家组织起来,在各个绿道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散步、跑步、骑行,嘉兴人还以绿道为载体,开展轮滑、摄影、亲子行等活动。
在今年的“绿道十年,五彩嘉兴”系列活动中,城乡市民纷纷背起了照相机,用镜头记录绿道美。市民们踊跃参赛,发来了3000多张各种角度的绿道照片。作为一等奖获得者,邱一梅既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又是一位绿道健走爱好者。邱一梅说:“走绿道和摄影这两个爱好相辅相成,我在绿道能收获好照片,又能收获好心情,还结识了新朋友。”
“绿道”这个词,已经在嘉兴被普遍地提及。绿道的优点,从绿道上一张张百姓的笑脸就能看到答案。未来,市民对绿道的期待更多了,嘉兴的建设者们也自我加压提标。在《绿道系统建设规范》的指引下,嘉兴市按照“路通、景美、灯亮、设施全、标识清、管护好”的总体要求,从绿道的新建和完善提升入手,推进生态绿道网建设。
在因地制宜系统规划之下,嘉兴建成了6条“浙江最美绿道”,绿道上建起了市民驿站,绿道不仅连点成线,而且连线成片,形成网络。眼下的嘉兴绿道,正在向着“3.0版本”迈进。“多规衔接”“人本初心”“全城风景化”“高标准”“智慧化”等将是日后绿道建设的标签。新一轮《嘉兴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将引领嘉兴绿道走向特色定制、回归初心和品牌建构的建设新时期。
嘉兴市计划要为绿道装点上更多色彩:体现革命的红色,围绕环南湖、环古城的初心绿道和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等,做好绿道建设与红色旅游精品线的结合;体现经济的蓝色,探索“绿道+旅游”“绿道+观光农业”的新模式,打造“美丽经济”;体现文化的青色,让更多自然文化遗产更方便地惠及百姓,为推动禾城文化复兴贡献绿道力量;体现生态的绿色,与城市水脉相辅相成,与公园绿地相得益彰,形成“九水连心、织绿阅城”的生态绿道网体系。
嘉兴市建设局副局长陆芸告诉记者,嘉兴市区绿道布局将本着“城市大循环、组团小循环、社区微循环”的三重循环以及“步行、骑行、车行、舟行”四行接驳理念,利用绿道充分串联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节点,焕发城市活力。
目前,嘉兴的绿道,也已与示范区内的青浦、吴江做好规划衔接。“十四五”期间,嘉兴市还将建成378公里的市域绿道和296公里的省级绿道。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表示,嘉兴将举全市之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小绿道、大民生”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张兵说:“嘉兴绿道在往乡村延伸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又要保留乡野特色,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报通讯员 叶丰收 周佩佳 本报记者 严红枫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