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以高技能人才为基 托起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志阳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07版)

        【专家点评】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今天,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

        着眼新发展阶段,把握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供给结构变动的新背景下,提升劳动者素质,事关新发展阶段国家竞争力全局。综观世界制造强国的崛起过程,普遍都将高技能人才的育、选、用工作放在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举全国之力给予保障。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我国现有高技能人才近4800万,在1.7亿技术工人中比重不足30%。尽管我国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成功应对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系统性冲击,但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关键元器件的受制于人,也直接暴露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安全漏洞,限制了“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征程上,要实现向制造强国的成功转变,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大军。

        着眼体制机制,营造高技能人才技能报国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相当长时期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普遍现象。全社会必须更加深刻认识高技能人才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高端人才体系队伍,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系统性顶层设计;要积极倡导尊崇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的社会新风尚,为各级劳模和技能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使他们在发展上有空间、经济上有盼头、社会上有地位;要紧扣“卡脖子工程”和高端制造的薄弱环节,凝聚市场、企业、学校等多方合力,大力发展与紧缺产业需求密切相关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与未来产业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应用人才,重视建设新型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蓬勃活力。

        着眼自身发展,强化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全国青年才俊的殷殷期盼。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文件,强调要坚决打破人才评价的“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唯论文、唯帽子”制约,这将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涌现提供更多机会。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只有对未来职业的积极渴盼和强烈期望才会点燃一个人努力向上的内在引擎。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足够的自信,勇于淬炼高超娴熟的技能、涵育精雕细刻的理念,用不懈奋斗成就非凡人生。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