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破百万亿元已无悬念。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球,但中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显示了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率先冲出疫情的阴霾实现复苏,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全年经济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是值得期待的。”在12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无论生产还是需求都在稳步回升。”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自今年3月“成功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之后,将在2020年实现2.3%的增长。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稳定,“很多经济指数目前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不惧大考,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直播带货”“双循环”……《咬文嚼字》杂志不久前公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传递着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背后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6.8%、3.2%、4.9%……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速画出了从负增长到不断向上的直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指出,“中国的复苏速度快于预期”,4月初中国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经济活动正常化的速度快于预期。
“不同于全球经济还在挣扎中摸爬滚打,中国经济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完全确立了稳中向好的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做好疫情防控、内部需求旺盛、外部需求回暖的大背景下,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加快复苏。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是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的集中体现,这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创新战略的推进。”付凌晖指出。
“很明显,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非常成功。”IMF研究部副主任吉安·马里亚·米莱西—费雷蒂表示,中国为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在强劲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出口弹性的支撑下,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开始出现正增长,并不断延续稳定复苏。
“11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超过预期和前值,表明经济向好形势进一步明确。预计四季度GDP增长6%,全年GDP增长可能在2%~2.5%的区间内。”连平表示。
新消费领跑,畅通国内大循环揭示中国市场巨大潜能
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许多国际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近年来,国内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新消费成为引领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并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0亿人,我国大型商业综合体、商超等加快数字化转型,新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我国消费市场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已连续四个月同比正增长。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6.1%,增速比10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促进消费政策不断发力,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11月份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商品零售结构继续优化;同时在‘双十一’购物节带动下,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增长,网购相关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提升。”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表示。
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扩容,数字文化娱乐服务受到追捧,视频、游戏等用户迅速增加,线上教育、办公等迅速兴起,网络授课、视频会议等成为居家生活新常态。2020年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10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交额进一步提升,达到726.2亿美元。
同时,中国生产性服务进口稳步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新动能赋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航,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指出,我国经济初步恢复常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产品和行业增长面扩大。二是保护市场主体取得预期成效,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三是脱贫攻坚整体进展较好,全面脱贫目标已圆满完成。四是稳就业保民生举措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达到预期水平。五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六是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国际组织近期纷纷上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对中国经济表现的预期显著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对于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2%、6.9%、6.8%,表明全球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21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4%至5%的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对来自世界各地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服务产生更多需求。
(本报记者 张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