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空间战略安排

    ——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3日 05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部分有许多新提法,新提法背后都有新内涵。”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贺灿飞这样认为。

        在贺灿飞眼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应充分发挥西部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新角色,以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应注重抓好东北地区系统性制度突破和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向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手段,要让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率先主导和引领国家价值链,推动产业的合理分工,使其在国内循环中成为创新驱动的排头兵。

        “‘十三五’期间,我国传统东中西差异逐步缩小,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得到了很好处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各地建立了区域互助机制和补充机制等。尽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我国仍面临区域发展差距大,南北差异逐渐拉大,城乡差异不容忽视,部分区域发展韧性不足等问题。”贺灿飞表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在空间上实现共同发展。而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正是我们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的空间安排。“这个协调发展,不光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协调,还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贺灿飞说。

        “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还应注意哪些重点问题呢?贺灿飞表示,近些年,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而东北的振兴,既要发挥企业家、劳动者等的个体能动性,更要进行系统的产业结构改革,充分发挥系统能动性的作用。“另外,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除了协调各地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还应推动全国市场一体化发展,通过市场分工调动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不同层次的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地区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承担起不同的功能角色与市场定位,激发起各地区的内生驱动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转型。”贺灿飞说。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