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扶智先读书。三十五年生死接力,豪山村演绎了一曲矢志不渝、振兴乡村的动人赞歌。
书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人民群众通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食粮。湖南省安仁县豪山村农民图书馆历经岁月变迁、人事兴替而屹立不倒,克服重重困难而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当地人民对书籍与文明、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特别注重扶精神之贫、纾文化之困,将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促进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零距离”。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豪山村农民图书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通过主动集资、民主管理、专人负责、服务留人、全年无休、举办竞赛等方式,创新了图书馆在农村地区的运行方式,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传承文化、传递文明、成风育人的作用,农民图书馆成为当地文明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风俗各异,发展不平衡,实现乡村振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套路,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尤其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实现人民首创与乡村振兴“零距离”。
在豪山村农民图书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尤其是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都有当地政府和党员干部及时出手、鼎力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但在具体的基层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文化投入往往摆在一个不那么优先的位置。当地相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能够独具慧眼,体现了他们的远见和高见。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一些事关长远和根本的“软课题”上舍得“硬投入”,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具备开阔视野和务实作风,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实现科学治理与乡村振兴“零距离”。
这篇作品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在展开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宏大叙事的同时,它并没有忽略置身其中的普通农民的心路历程和个体命运。恰恰相反,正是一个个普通农民的不懈奋斗,才成就了豪山村农民图书馆的深厚底蕴,让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具有了生动的表情和强大的张力。一个个如同身边人的平凡故事,娓娓道来、跃然纸上,这来源于创作者鲜明的创作导向和扎实的创作笔力。广大新闻宣传、文化艺术工作者,应当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实现文艺创作与乡村振兴“零距离”。
(作者:甘德健,系湖南工商大学组织统战部部长、服务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