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进博时间”。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进宝”挥手迎宾,青春靓丽的志愿者“小叶子”上岗服务,携硬核产品而来的各国参展商“摩拳擦掌”……11月4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了。
全球首款全碳纤维超级跑车、东帝汶猫屎咖啡、欧姆龙乒乓球教练机器人、重量仅2克的心脏起搏器……“四叶草”里,多款“吸睛”展品集中亮相。接下来几天,全球企业也将在线下及云端“握手”。这场在特殊时期举办的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带来一抹亮色。
1 数百项新产品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回头率超过70%,近5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今年首次参展,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将有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想体验震惊皮划艇界的‘怪物’吗?来进博会吧。”法国迪卡侬集团将全球首发一款可折叠的充气皮划艇,该产品折叠后仅有行李背包那么大,既可成为运动爱好者的一大利器,又能降低小众运动的门槛。
不只是皮划艇,丰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柯斯达、米其林轮胎智能自修复方案、沃尔沃电动轮式挖掘机等都将在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另外,欧莱雅集团、达能集团等行业巨头也会带来新品首秀,打造进博同款。
在新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首次参展的美国雅培公司带来一款中国首展产品——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该试剂最快可在15分钟内提供检测结果,可为开展大规模社区检测提供便利。
此外,美国GE医疗集团带来的虚拟临床指挥中心“妙如”也是中国首展产品,该解决方案可帮助临床医生精准掌握和排查病情可能恶化的患者,以便更加高效地实施救治,最大程度提升重症监护室、呼吸机和负压床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临床医生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与会嘉宾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可让人们触摸全球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领域的最前沿,同时也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2 参展商“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信心”
日本松下电器是进博会的老朋友,已连续三次参展。今年,松下带来了次氯净空间除菌消臭机、便携式除菌喷雾等新产品,并在全球首发改善居住空间空气的“六恒气候站系统”,展现智感健康空间。
松下有关负责人介绍,次氯净空间除菌消臭机是一款明星产品,今年初,该产品被捐赠给武汉医疗机构用于疫情防控,随着中国消费者清洁类产品需求高涨,自8月起,松下将其生产线逐渐转移到了中国。
“我们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信心,希望可以抓住新的机遇,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体现在巨大的市场规模、对新技术能快速吸纳等方面。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决断是正确的。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本间哲朗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率先实现疫情有效防控,还及时出台了刺激消费等振兴经济的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最快最早实现经济复苏,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如期举办本届进博会,继续展现扩大进口、开放市场之姿,将对世界经济回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有着独特魅力的进博会,正在让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充满期待——期待抓住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期待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3 分享市场机遇 推动经济复苏
进博会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开放合作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的新动向。
实际上,很多参展商已经注意到,中国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前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对外贸易额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2%,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如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所说,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综合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而进博会的火热,正是这一趋势的真实写照。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形成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也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达的重要信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说,从各方参会的积极势头判断,本届进博会无疑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与世界凝聚开放合作共识,开创共同发展的新未来。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进博会承载着人们对世界共享繁荣的美好期许,进博会如期举办表明了中国以开放共赢精神推动全球发展的决心,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信号。
(本报上海11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