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吉林梅河口:

    村村都有文化服务中心

    作者: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0日 10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来】    

        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李炉乡,任福清当了几十年的文化站站长,用他的话说“原来这摊子工作闭着眼睛都能整明白”,放几场电影、安几套体育器材、组织一场文艺会演,一年的工作就差不离了。可近年来,任福清却觉得自己的工作不一样了,“活儿越来越多,却越干越有劲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梅河口市19个乡镇都建起了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厅、书报刊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等,行政村实现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厅、大喇叭工程全覆盖。

        “文化站站长们可忙坏了,我们召集村里的文化能人组建文艺队、办培训、搞演出。这么多好阵地、好设施,必须利用起来。”任福清说。

        仅2019年,梅河口市举办的农民文化节、大秧歌比赛、农民诗歌大赛、趣味运动会等就有270多场次,送文化、送演出、送电影、送戏下乡3636场次,让农民群众在“富了口袋”的同时,更“富了脑袋”。

        近年来,梅河口市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着力培育优良家风,营造起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新风尚。如今,梅城好人、好婆婆孝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17个“争当文明先锋”系列创建活动让良好风尚在梅河口乡村充盈,涌现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130余人,群众榜样在群众身边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引领示范作用。

        走进梅河口市太平村,第一眼就会被墙上绘制的各式各样的水墨画、丰收图所吸引。这些“会说话”的墙,有的表达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赌博、迷信等低俗文化,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绘制特色文化墙是梅河口市重塑乡村文化的积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市各村屯深入挖掘当地独有的历史、民宿、风情等文化资源,加强传承和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在梅河口市小杨乡古城村,至今还保存着清朝的“稻碑”。该市积极利用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这一文化资源,使其焕发新活力。如今,全市从事水稻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超过900个,年产销大米23万吨,梅河口大米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赢得了“中国名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美誉。

        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笑声怡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赏心悦目,木耳文化节、文化旅游民俗村各具特色……如今的梅河口,一幅守得住绿水青山、留得住文化乡愁的精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