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7月19日,刊发夏衍的文章《对年轻演员们的期望》,其中写道:到现在为止,也还有不少在舞台艺术上很有成就的演员还处在刚刚脱盲乃至小学程度的文化水平。现在的年轻演员们比他们的前辈幸福得多,极大多数都有初中毕业程度的水平,但是,不论从时代要求或者从他们所从事的业务要求,这个水平还是很不够的……演员们自己更要下定决心,养成一种每天都要读书、随时都要学习的习惯。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然后知不足,也只有坚持学下去,才会懂得求知的必要和获得知识的乐趣。
● 1984年6月3日,刊发记者王昭杰、单三娅的报道《夏衍呼吁农村及其它题材的影片 应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有独创精神的先进人物》,报道称,夏衍说,我国电影工作者尚需花很大努力制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中国特色不是在形式,而是中国式的人物性格,以及中国式的环境。电影工作者要努力追求这样有水平的作品,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 1984年12月29日,刊发夏衍的文章《电影创新为什么步履艰难》,其中写道:和我们整个国家的步伐比,和改革中的农业、工业战线热气腾腾的形势比,我们电影是落后了,影片的质量还不高,经济效益很低。问题何在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属文教部门的体育。体育所以能进步得这么快,振奋全国人心,就因为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了。
● 1986年1月2日,刊发袁文殊的文章《夏衍的电影观念》,文章写道:夏衍同志认为,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研究各种人和各种生活形态才能真实地写出具有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来,才能写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特征来。真正好的影片是由于他的银幕形象容易被观众所理解,能使人了解社会生活,了解人的心灵和自然界的各种复杂现象的。
● 1995年2月7日刊发新华社报道《痛文艺前辈息步惜影坛巨擘殁身 夏衍终年九十五》,报道称,夏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 2005年8月6日刊发记者倪迅的报道《夏衍和〈救亡日报〉》,其中写道:《救亡日报》总编辑夏衍不仅负责报纸的编辑、发行、印刷、对外联络、约稿工作,还亲自深入前线冒着枪林弹雨采访。有次他和田汉去嘉定前沿阵地,一路上,时时遇上敌机轰炸,他们一次次跳下车,避到树下或稻田里,敌机一飞走,马上接着赶路。有次夜里从被炸得只剩下一半的桥面上通过,很是惊险。
● 2006年1月11日,刊发记者谭华的报道《〈夏衍全集〉受到文学艺术界赞扬》,报道称,与会作家艺术家认为,《夏衍全集》的出版,既是对夏衍卓越成就的全面展示,也是为中国现当代历史研究、文化门类史研究、党史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
● 2018年11月16日刊发宫立的文章《夏衍关于集邮的书信一通》,其中写道:夏衍集邮的爱好,就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是知晓的。夏衍在《永远难忘的教诲》中提出:“在会见中岛健藏的时候,廖承志说了一句他是日本有名的集邮家,会后恩来同志就对我说,你不是也欢喜集邮吗?你可以把你的邮集请他看看,再送他一套新中国的邮票。这比送什么礼品都会更让他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