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近读刘晓艺教授新出的《衣食行:〈醒世姻缘传〉中的明代物质生活》一书,对中国小说与史学的关系问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写出来与学界同行交流。
一
中国古代小说尽管脱胎于史传文学,带着后者深深的烙印,但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学允许虚构,而史传追求真实。虽然史传也有很强的文学性,但那些生动形象的描绘也只能算是场景再现,不允许夹杂个人情感的虚构。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国小说走出史传的束缚,独立发展演进,至宋元明清而蔚为大观。这是学界一般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小说作品是否具有史料属性,是否具有史学价值。
对这些问题,学界进行过探索,不少学者提倡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将文学作品作为史学考证的材料。但这些都是着眼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史学观念上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有必要从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小说这种以虚构为基本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史料属性,其史学价值如何?这里不能笼统地以文学大而化之,因为小说与诗文不同,后者虽然也使用想象、夸饰等手法,但带有很强的纪实性,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往的文史互证式研究也多以诗文为材料,利用小说、戏曲者则比较少。
就笔者的理解而言,小说是具有史料属性和史学价值的。其中如下两点是值得考虑的:
一是小说可以补史传之空缺。如果按照古人六经皆史的说法,也可以说小说皆史也,因为它同样是人类活动的记载,无论是小说的文本,还是小说的创作、刊印和传播,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说的文学性也决定了其历史属性的特殊性,无论是史传还是官方档案、各类方志,多记载军国大事、帝王将相,往往着眼全局,缺少对日常生活具体、感性的记载。这个短板恰恰是小说的优势,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世情小说,对市井生活往往浓墨重彩进行详细描写,给人们带来逼真的感受。就实际效果而言,一堆明代商业的史料和统计数字未必抵得上一部《金瓶梅》。古人评价小说,常常推崇其补正史之余的功能,虽然这里面含有价值判断,但也道出了小说对于正史的意义所在。
二是小说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无意识史料。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这类世情小说来说,尽管作品中提到的店铺、饭店是虚构的,但当时商业经营的模式、营业的情景是真实的。里面写到春节、元宵节,尽管所写的人物、情节是虚构的,但节庆民俗的内容则是真实的。当然,小说能否具有史料属性和史学价值也与我们的历史观念有关,过去人们对历史的关注重在探讨内在发展规律,往往从全局着眼,多为宏大叙事,对那些个体的、感性的、展示性的东西不够重视,那些微观的、细节的东西是无法进入历史的。现在的史学观念已发生很大的改变,人们对那些过去被忽视的感性、微观的历史更为重视。这样看来,小说作品更能满足新的史学观念的内在需要。
二
刘晓艺的《衣食行:〈醒世姻缘传〉中的明代物质生活》一书如果单从题目来看,并不新鲜。但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延续此前的话题,而是在新史学的理论背景下借助《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作品对这一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同时,该书所展示的思路和方法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该书以《醒世姻缘传》这部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为个案,从衣住行三个层面,对作品中相关的物质生活描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结合当时的史实相互印证,由此揭开明代物质生活之一角。作者一方面借助作品里衣食行的描写加深对当时物质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则关注这些物质生活描写背后所透露的风俗人情及思想状态。作者明确将小说作为史料使用,并在绪论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但这种使用与以往的文史互证不同,其所还原的明代历史并不是原来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形态,而是生动感性的明代物质生活史。这种研究使小说的史料性问题从真假的辨别变成有效性的判断。
老实说,《醒世姻缘传》所提供的史料毕竟有限,还不能改变我们对明代历史的既有认知,其他单部小说包括《金瓶梅》等也做不到,作者也没有这个雄心。就笔者的理解,《醒世姻缘传》的史学价值体现在这些用文学笔法提供的材料尽管含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但同样可以用来观照明代物质生活史。具体来说,就是可以观照明人以衣食住行为核心的日常生活史,其他类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史料难以提供如此形象具体的有效信息。
该书给读者的启发有文学层面的,同样有历史层面的,它通过《醒世姻缘传》为个案说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同样是明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物质生活的逼真描写使明代历史变得丰满充实,变得直观可感。
将小说作品中的物质描写进行史学角度的观照,并以相关史料进行印证,两者一致的地方固然可以说明以小说证史的效力,但就笔者的兴趣而言,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乃至矛盾之处更值得关注。因为从这些裂隙和矛盾之处可以观察作者对当时物质生活的理解和看法,他的有意改动无论夸饰还是淡化乃至掩饰,都很真实的透露了其价值取向和内心世界。物质生活的精细描写固然重要,面对物质生活的观感与思考同样重要,物质生活与心灵世界不可以是截然分开的,这也是作者考察明代物质生活比较用力之处。她在书中对明代的奢侈消费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否则将小说作品仅仅作为证明历史的材料,实际上是在将小说作为史学的附庸,不仅学理上说不通,而且也难以得到学界的认同。
利用小说描摹物质生活的特性进行一个时代物质生活的探讨,这既是一个旧题目,也是一个新话题,《衣食行:〈醒世姻缘传〉中的明代物质生活》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当然,仅仅用一部小说作品来观照明代的物质生活还是有局限的,如果将世情题材的明代小说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新的史料类型来探讨明代的物质生活,相信能提供更多的话题,取得的收获也会更大,比如该书中缺少的有关住的内容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
总之,小说与史学的关系既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层面说清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属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在具体深入的探讨过程中逐步解决。笔者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想得特别明白,本文所谈只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教。
(作者:苗怀明,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