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收到京州兄的《北望青山——年谱中的那一代学人》(以下简称《北望青山》),即刻读了几篇,后因事搁下。暑假回老家,在火车上一口气读完,深为作者所悉心体会的那一代学人为学与为人的历程所打动。掩卷长思,对于我们这一代学人而言,何为学术,学术对每个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河北为京畿重地,借地理之便,河北学人自然大多云集京津。从晚清学人王树枏开头,到出生最晚的胡如雷先生,书中所列学人可以说横跨整个20世纪。19世纪末期到整个20世纪,那一代学人的身上,时代风云与个人命运缠绕在一起,每位学人的学术选择与人生际遇中,无不见出时代的影子。从大处说,是传统士人阶层向现代知识人过渡转化的时代。传统士人负责神与人、教与政之间的沟通转化,最终形成六艺、四部之学的稳定体系,这是一个自然的学术积累过程,为传统士人的治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从个体到家族,再到国家,是一个自然贯通的整体。但是到了近现代,“道术将为天下裂”,西方分科知识体系的引入,学术逐渐从家族、地域、门派、政教中脱离开来,成为社会分工中专门性的知识生产,追求为学术而学术的独立性成为现代知识人试图重构的学术伦理价值。陶庐老人王树枏为学明显具有晚清士人学术的特点,相比政教事功,学术是辅翼,其《随年录》详载事功、略写学术是自然而然的选择。降及高步瀛、顾随等学人,学术成为毕生之事业。不但事功与学术之间有着这样的重心转移,就是治学方式,传统的考据之学也向现代的治学方式转变,从乾嘉学派的经学考据到孙楷第的小说书目考据,袁同礼基于现代图书馆学而完成的各学科目录著作,显示出治学门径、治学领域的巨大变化。那一代学人,从小既受过传统学术训练,又接受了西学取向下的分科教育,可以说在治学上既是传统学术的过渡者、终结者,又是现代学术的开创者、奠基者。从京州略带俯瞰意识的观照中,让我们从每位学人的学术追求中,看到近现代蔚为壮观的学术演变风貌。
但是细读《北望青山》,作者无意钩沉学术演变源流,此书更是一部以学人为对象的带有浓烈个人情感色彩的学术散文集。“年谱既是一部生命史,也是一部心灵史。每一个个体都奔流、激荡在共有的时代,因而呈现出很多一致性,又受特殊的心灵所支配,各自外化出浓厚的个性特征。”吸引作者的是学术背后的人,是学人的精神、品格和情感世界。每读一位学人的年谱,都贯穿着作者窥探学人内心世界的好奇和惊叹的眼光,随着对每一个疑问的探寻,为我们展示出一代学人多姿多彩的精神画卷,学人们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在顾随的三次决断中,看出顾随身兼哲学家、文学家、学术大家的真性情。钟情于词曲,和冯至的新诗创作相映成趣,选择不同,但无不是“时代新精神浸润之下的产物”;留守沦陷的北平,更看出顾先生坚毅而博大的情怀;舍学术高位而执鞭教坛,从学生对顾先生讲课的回忆中,看出其率真而坦荡的性情气质。从质疑叶廷芳对冯至一生评价当中,体会出冯至“三次辉煌”与“年华磨灭地”之间的无奈与遗憾。从对雷海宗是否后悔的追问中,触摸到雷先生刚勇的人格。在时代车轮的碾压下,面对学人悲壮与悲惨的命运,更是在追怀心曲中,发出痛心的浩叹。在“触摸王重民之死”中,对王先生未能走过人生最黑暗的一环而叹息不已,而罗根泽和公兰谷,一位在病魔与运动的双重打击下自我了断,一位刚度过艰难时势而欲一展抱负时,生命却戛然而止,读来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每一份年谱的阅读,都是一次独特的心灵探寻,体现出作者对一代学人深深的同情之理解和理解之同情,但是引发作者细读年谱的更大动力,则在于探寻这些历经劫难的学人如何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就。孟子所言天时、地利、人和,征之于学人一样有效。相对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无可回避的环境,在作者看来,个人的主观能动才是治学更为根本性的因素。从孙楷第先生对书以及胡厚宣先生对甲骨文的痴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个人际遇是否穷通顺达,钟情甚至痴迷于自己的研究对象,终生不渝。从王学奇先生的以愚自处、夏传才先生的传奇人生、胡如雷先生的野生力量中,看到先生们不管人生遭遇如何,对学问终其一生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而从张恒寿先生的朋友圈、缪钺先生“结交名流”与“跌宕文史”以及张岱年先生兄弟间的学问互补中,看到学人如何在自己有限境遇中变不利为有利,于师友的援引中,逐步开阔视野,积学储宝,终成了不起的学术鸿业。但是细读这些勘察学人治学成功经历的文字,却绝非现在成功学意义上的经验总结,也非一味地赞叹学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精神。其实从学人们的经历中,更可以品味出诸多感受。
长期浸淫于古典文献的京州兄,文献在其眼中并非干枯的材料,而是浸透了人的情感、心灵与思想的活的存在。京州治学,本起于对六朝文献的发凡整理,文献中六朝士人的神采风韵,自然为京州所钟爱。在对年谱的细读中,也可看出京州处处从生活细节上揣摩谱主性情气质的偏好。总能从文献缝隙中,窥见学人的性情气质。顾随先生的洒脱,孙楷第先生不通世故中的执着,王重民先生的悲情,杨向奎先生愚钝如椎中的憨直与旷达,侯仁之先生的温润,漆侠先生和胡如雷先生的相互成就与彼此激赏,读来无不跃然纸上,其人如在眼前。
读完《北望青山》,让人对学人年谱有不一样的认识。简略的学人年谱只会像豆腐干一样罗列一些学术成就,其实比较难的是取得这些学术成就背后的人有怎样的心境和人生择取。《北望青山》整部书贯穿着京州以纯粹追求学术的视角,来探寻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和个体命运的书写策略。书中将学术提炼为学人们的终极目标,学术自身的纯粹性就是其人生价值的所在,恰如他引用孙楷第为其业师陈垣著作《明季黔滇佛教考》所作的评语:“夫学者沉酣书史,固不必责以干济之事。其所以贡献于国家社会者,唯此著作耳。”
(作者:王永祥,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