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自今年3月在巴尔干地区国家出现后,普遍在4月达到最高峰,随后慢慢缓解。以塞尔维亚为例,该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在4月16日达到峰值445人以后,便开始下降,到6月1日新增患者数已经降至18人。而克罗地亚疫情在4月1日达到顶峰后一路减弱,在5月底至6月初甚至保持了“零新增”。欧盟成员国也在6月30日对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巴尔干非欧盟成员国恢复了人员往来,显示了欧盟对这些国家抗疫成果的肯定。
然而,进入6月以来,巴尔干地区国家的疫情急剧反弹,呈U型上涨。在塞尔维亚,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从6月初的十几人不断上涨,上涨趋势似乎还没有停止。克罗地亚则在7月11日出现了疫情的新峰值。波黑、北马其顿、黑山等国目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在不断创新高。为此,当地国家政府近期不得不再次采取控制措施,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仅仅开放边境数日的北马其顿被迫再次对周边国家关闭边境。而欧盟在7月16日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移除出开放边界的外部国别名单。
急于松口气致疫情反弹
在疫情没有“清零”的情况下就放松警惕,是巴尔干地区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塞尔维亚为例,从5月1日塞尔维亚取消国家紧急状态以后,各种生产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随着5月份确诊人数从三位数降至两位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事实上,虽然当时每天仍有新增确诊病例,但大部分为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病人很少,让人们觉得疫情已经过去。所以,不但室内外佩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少,餐馆、咖啡馆更是人流涌动,大型球赛、庆祝活动也纷纷举行,聚集活动不断增加,已经全然看不出疫情的影响。5月下旬到6月份以来,一辆辆来自欧洲国家的旅游大巴,带着大量的欧洲游客来到塞尔维亚,开启了今年的旅游旺季。在世界网球公开赛无法举行的情况下,塞尔维亚著名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组织了众多世界网球顶级选手和很多体育界明星在黑山、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地举行了数场“亚德里亚巡回赛”,吸引了众多观众。
随着6月24日包括德约科维奇夫妇在内的一众体育界人士纷纷确诊感染,疫情的卷土重来已经成为事实。也是从6月下旬开始,塞尔维亚和周边国家的疫情开始迅速回升。不过,这一次疫情发展过程中,80%以上的新增确诊病例都是年龄低于30岁的年轻人,而且年轻人中出现重症和需要呼吸机的人数不断上升。一方面,从5月份以来,由于知道新冠肺炎对老人健康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都还保持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而年轻人则纷纷急于恢复社交生活。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以及周边国家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在塞尔维亚暴发的第二波病毒已经与第一波有了明显不同,其毒性更强,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更快。当地医学界人士表示,这表明目前在塞流行的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使疫情的应对更加复杂。7月20日,塞尔维亚新增确诊病例396人,当地卫生部门官员表示,贝尔格莱德已经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现象。
管控与经济两难选择凸显
虽然目前疫情出现了大幅反弹,但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巴尔干地区国家也很难再实施第一波疫情时期的管控措施。以克罗地亚为例,克罗地亚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来源于旅游业,而此次第二波疫情主要是由境外输入引起,但旅游业经历了四个多月“颗粒无收”的打击,现在正值旅游旺季,如果再进行限制,克今年的经济将出现严重问题。对于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波黑等国来说,虽然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没有这么严重,但这些国家处于从希腊到欧洲大国的“旅游度假路线”之上,每年有数百万的欧洲游客经过这些国家去希腊旅游,还有同样数量的土耳其人经过这些国家去欧洲旅游,所以全面关闭边境似乎不太可能。除了旅游业,国内消费也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大的损失,特别是商场、餐饮等行业,在经历几个月的停业以后,无法再熬过第二波停业。
7月16日,欧盟就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进行讨论。虽然巴尔干地区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已经加入欧盟,能从欧盟获得一定的帮助,但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波黑等非欧盟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己,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抗打击能力比经济更为发达的欧盟国家要弱。所以,面对第二波疫情,这些国家的政府的两难选择就更突出。
塞尔维亚政府现在也高度重视第二波疫情,已经采取了加大社交距离、强制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措施,要求民众提高健康防护意识,并适当缩短娱乐场所营业时间。有塞尔维亚学者告诉记者,近期北京快速控制了新发疫情,显示了中国政府控制疫情的强大能力和决心,欧洲很多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才有可能彻底击败新冠肺炎疫情。这位学者还表示,虽然目前塞医院出现了一定的病床不足的现象,但由于前期中国向塞援助以及塞向中国采购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并没有发生物资匮乏的情况,再加上中国专家留下的相关经验,相信塞也能很快控制住第二波疫情。
该学者坦言,塞医疗专家和很多民众现在逐渐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不会在短时间之内结束,病毒的变异也会让疫苗的研发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提高民众的防护意识,采取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恐怕才是正确的长期策略。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22日电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赵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