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积极推动港澳青年来珠三角地区创新创业,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一年多来,一系列鼓励港澳青年来珠三角学习交流、创新创业的政策和举措纷纷出台,一大批创新创业基地和众创平台加速成形,人流、资金流、物流在三地之间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这些利好让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对大湾区乃至祖国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服务机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特点。
一是全方位。当前,面向港澳青年的政策支撑和服务,已基本覆盖从创新创业教育到创新创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如2019年4月,华南理工大学与澳门大学正式签署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协议。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合作的首个双向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旨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协同新路径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又如,广州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2个,在基地入驻、创业资助扶持等方面,为港澳青年提供全链条、个性化、定制化、精细化的服务。
二是多层次。在政策和机制建设方面,广东省和珠三角九市高度重视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在具体操作和服务层面,针对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平台以及高校、社区,都出台了可操作、大力度的帮扶举措和服务机制。如深圳着力落实《深圳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三是综合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不仅涉及人才、资金和项目流动,涉及粤港澳三地平台、资源对接和协同,更涉及粤港澳三地青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大湾区鼓励创新创业基地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合作,形成长效机制遴选优质项目来粤培育孵化,同时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交流营等活动,促进粤港澳三地青年相互交流。如华南理工大学定期举办“港澳青年合作创新研习营”,开展“团结一心求发展,贯古通今学经验”主题活动,以小微活动启发宏大理想,为港澳学生了解内地、融入祖国发展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
随着粤港澳三地携手共进,人才、知识、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将更为便利和常态化,三地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文化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也将不断提升。
(作者:李正,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吴春燕、严圣禾、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