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16年年底,我作为援宁工作队队员从福州省闽侯县来到固原市隆德县。经过调研,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对贫困残疾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大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上,但如何打开新局面,却让我一筹莫展。
建档立卡贫困户辛宝同一家“一户多残”,他和父亲都是高位截瘫,全靠50多岁的母亲照顾。父子俩治病欠下近30万元外债。除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残疾补贴,一年100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是全家唯一的收入。第一次见到他时,正值青春年华的辛宝同几近木讷,眼神黯淡。而在隆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有2000多人,如何帮助这个群体增收脱贫,我一直在思考。
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创新形成“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模式,统筹贫困重度残疾人的托养与脱贫,帮助他们自力更生。
一开始动员残疾人参股合作社时,几乎没人愿意。他们说,很多健全人创业都失败了,残疾人创业压根就不可能成功。大家有顾虑,我们就边干边动员。创业知识和技能教一遍学不会,那就教10遍;产品品类太单一,我们就到一家家工厂考察比较,有时为了找到一种质优价廉的产品,要比较十几个厂家。
最初,我们创立的扶贫助残品牌市场认可度不高,我就背着六盘优粮马铃薯方便粉丝、隆隆薯沙棘汁等样品到全国各地推介推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电商合作社的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利润500多万元,今年为239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分红186万元,使他们由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变为产业脱贫的一员。
辛宝同一家进入托养创业中心后,吃住有了保障,母亲照顾父亲的同时在扶贫车间干活,辛宝同成长为电商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过去一年,母子俩收入近13万元,主动申请放弃了一家三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被评为宁夏自强模范。
我们还建设闽宁扶贫车间40多个,帮助100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采取夏令营、公益兴趣班、乡村妈妈爱心驿站等多种举措关爱留守儿童,受益4000多人次。
即使是特殊困难群体,也可以重新开启人生!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帮扶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高建进、王建宏、王斯敏、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