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坚守初心——

    20多年携手奋斗,收获满满的幸福

    讲述人: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原主任 林月婵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4日 07版)

        【一线讲述】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福建开始了对宁夏的对口帮扶。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他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正是他亲自调研、科学谋划、全力推动,倾注大量智慧和心血,才让帮扶工作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创造了东西部对口协作的“闽宁模式”。

        1997年3月,我第一次带领考察组踏上西海固的土地。尽管此前早已听说这里“苦瘠甲天下”,但眼前的一切,还是深深触动了我:没有教室,老师在沙地上用树枝教写字;为了卖出自家种的土豆,衣衫破旧的农民冒着寒风,深夜便开始在加工厂门前排起长队……

        西海固的贫穷让我震撼,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扶贫,必须首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从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期间,我先后40多次赴宁,每次一下飞机就直奔山区,走村串户调研摸底,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给在那里工作的福建援宁干部打气鼓劲,协调解决困难。我们提交给福建省委省政府的一手资料,成为“井窖工程”“坡改梯”“移民吊庄建设”“希望小学”“吸纳宁夏劳务人员”等百余个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

        扶贫协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拳头,打出去才有劲。闽宁两省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接续推动。在宁夏调研时,给我们开车的司机说自己曾给福建老板开过车,我就请他帮忙联系这些福建企业家,结果他一口气请来了40多位闽商。我觉得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帮扶力量,便组织闽商们成立了福建宁夏企业家扶贫协会,并请宁夏的一名退休干部来当秘书长,专门协调解决企业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后来,又有来自福建的志愿者领队找到我,希望参与闽宁协作帮扶,我热情欢迎并很快做好这项工作。此后,我们还协调福建教育、卫生、民政等各个部门一道加入闽宁协作帮扶,形成了全省共同参与的格局。

        青年是脱贫致富主力军,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调研时,我看到一些当地青年在家致富无门,就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去福建务工就业。当时很多年轻人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我们就挨家挨户去动员,同时还牵线福建企业,为他们一个个找好工作、谈好待遇、安排好生活,彻底打消他们的顾虑。1998年下半年,西海固93名青年告别家乡,踏上了赴福建务工之路,成为当地第一批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两年后,我们组织这批年轻人回到故乡现身说法,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宁夏劳务大军进入福建,帮助当地许多家庭脱贫奔小康。

        光阴荏苒,闽宁协作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在闽宁协作过程中,宁夏方面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起主导作用,福建援宁干部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工作。每次下乡,我们都是与宁夏干部一起去了解情况,一起探讨帮扶方案。正因为双方亲密合作、形成合力,帮扶解困才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听到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取得的成绩,我心里无比激动。之后,我应邀参加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20次联席会议,并领到了“感动宁夏·2015年度人物”特别奖的奖杯和证书。个人的小小努力,融入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共奋斗的时代潮流中,让我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高建进、王建宏、王斯敏、张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