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山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扎实推进八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在“稳”和“保”的基础上全力做好“进”的工作,奋力夺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山东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和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两个指挥部,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力做好排查检测、隔离救治、社区防控等工作。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区。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及时开通企业诉求网上平台和热线电话,建立常态化信息交流平台,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用工招工、资金需求等问题。出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十条措施,组织开展“四进”攻坚行动,选派1.3万余名干部组成2586个工作组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沉到一线抓防控、抓发展、抓民生。
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短板。针对抗击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问题,着力构建“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成立省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改革疾控和中医药工作领导体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防疫等修法工作。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县级疾控中心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启动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两个分中心建设,改进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提高支付比例。
2、全力做好“扩、强、稳”工作
把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六保三促”工作方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推进外商投资19条、稳外贸稳外资32条等政策,经济发展实现企稳回升。
着力扩消费。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扩内需促消费上,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释放内需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夜经济”,重点培育3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深入推进农商互联,新建改造一批集购物、餐饮、娱乐、托幼等于一体的乡镇商贸中心。鼓励支持发展“社区团购+集中配送”“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消费模式,在网上家政、在线教育等领域,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品牌企业。深入挖掘旅游体验、休闲、康养等功能,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网红餐厅”等,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
着力强投资。谋划实施总投资7300多亿元的5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分两批推进总投资1.55万亿元的769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着力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谋划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让城市更宜业宜居。今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高铁5条、1047公里,高速公路5条、578公里,综合交通设施完成投资742亿元。
着力稳外贸外资。统筹稳市场、稳份额、稳订单、稳外资,建立省级领导同志联系外贸外资企业制度,组建549支服务队,对重点企业开展定向服务。狠抓国际市场开拓,“一对一”研究重点国际市场,集中力量开拓日韩、东盟及“一带一路”市场。围绕“十强”产业,加大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等高科技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原油等商品进口。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数字营销、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谋划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推出104.3平方公里产业净地,面向世界500强靶向招商。1-5月全省外贸出口增长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
3、矢志不渝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最大的弱项是慢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乱发展”的观念,抓住疫情带来的产业迭代升级、区域弯道超车的“窗口期”,毫不动摇推动山东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到“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开展化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持续压减过剩和落后产业。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大力支持“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发展。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抓手,海尔卡奥斯、浪潮云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平台,“上云用云”企业超过14万家。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锚定“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的目标,加快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整合设立120亿元的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进实施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持续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强化创新平台支撑,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十大工程,培育龙头型、引领性企业,用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优良产业生态。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颁布《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人才兴鲁32条”,开展人才创业保险试点,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速改善。
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着眼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标准、监测、考核四个体系,探索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的新路子。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5548万亩,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90万亩。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扎实有序推进镇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向面推开,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0公里,污水治理行政村超过1.6万个。
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动态监测,持续巩固提升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脱贫成果,3.12万人纳入即时帮扶范围,60多万黄河滩区群众明年上半年全部迁入新居。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经济金融等12个方面重大风险逐一制定预案,全力防范化解,全省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打好8场标志性战役,环境空气质量、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持续改善。
4、以改革攻坚释放制度红利
越是困难压力大,越要深化改革。今年是山东省委确定的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也是“改革攻坚年”。全省上下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53项重点改革任务正有序推进。
健全要素配置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出台“标准地”改革指导意见,制定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预支10万亩土地指标保障项目落地。全面推开“亩产效益”评价改革,采取差别化用水、用电、用气等政策,倒逼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和“大专项+任务清单”机制,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200亿元。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盘棋”优化国资国企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集结”。开展省属企业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健全促进民企转型升级机制,实施企业上市“县域突破”工程,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19个方面配套措施。开通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3个工作日内回应答复企业诉求。健全“免罚清单”机制,对267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19项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首批在20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试点,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在融入国内循环中培育山东优势,在融入国际循环中服务国家大局。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初步形成“人才有价”“跨国不见面办理”等成果。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跟踪推进与日韩合作平台及机制建设,不断扩大地方经贸合作成果。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