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
高校青年女教师,又称女“青椒”,是一群有梦想、有理想、有思想的现代独立知识女性。表面上来看,她们光鲜靓丽、知书达理、令人羡慕,但透过表面,女“青椒”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切体会。
正在热播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这个夏天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但我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期节目。事实上,女“青椒”中不追“姐姐”的不在少数,并不是节目不好,也不是缺乏兴趣,关键在于时间很“贫困”。
女“青椒”的第一重困境,就是在家庭和职场重压下的“时间贫困”。女博士初入职场,站稳讲台是第一位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就三尺讲台的梦想,绝不是简简单单“45分钟的精彩”,而是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积累和锻造的结果。
成家以后,排除家务琐事,教育孩子的重担首先压在女性身上。碰到“熊孩子”,人们下意识地会问“你妈哪去了”而不是“你爸哪去了”。女“青椒”本身从事育人工作,于是自家的孩子“理所当然”成了女“青椒”的分内之事。
我深知其中的艰难。记得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家访建议,孩子要送出去上课外班。当我把孩子送到数学班,他却两眼望窗,与从小上课外班的同学格格不入。情急之下,我重操数学课本,加班加点学,再一点一滴教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孩子拿到了他人生中首个数学竞赛奖。但是这一年,我的教学科研工作却受到很大影响,我没有看一本专业书,没有写一篇学术文章,学生网上评教反馈也创历史新低。如果长此以往,我的职业通道也该关闭了。
女“青椒”的第二重困境是职场劣势。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的母性本色以及耐心、细心等人格特征,让教育行业成为众多女性的职业首选。女“青椒”生活在书香氛围之中,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人才的培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能有丝毫懈怠,校园里拥有那股清新气,一定离不开女“青椒”们的自律、自省和自强。但是作为过来人,回想十多年的从教生涯,那些艰辛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在进入职场时与男博士PK,被虐得体无完肤。即使勉强“存活”,还没来得及沾沾自喜,又遭遇各种比赛、评优。
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普遍共识,女性自我意识也空前提高,但性别歧视的现象仍然真实存在。女“青椒”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隐性力量。比如,高校招聘启事上绝对不会出现性别歧视的字眼,但在选人用人时有的招聘单位考量女性的生育成本时心照不宣,甚至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女人能顶半边天,高校男女教师的总比例日趋合理,但有的高校高级职称队伍里的男女比例却常常是失调的;高层管理队伍里,女性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续为之努力。
破解女“青椒”的成长困境,需要各方支持。
从政府和高校角度来说,男女生而有别,制定出台新的相关制度、政策就应与之适应。相关管理或职能部门,应针对女性教师的多重角色和性别身份,制定适宜政策。
从社会认同角度来说,女性半边天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一分为二机械划分的,解构角色的复杂性也不是简单的事。从自然、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去认识、认同和关爱女性,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说,从困境中突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女“青椒”们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应自觉调节生理、心理、社会系统,处理好本我、自我、他我的关系,让青春因自己的努力追求而绚丽多彩。
(作者:韩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