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

    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就业难

    作者:余慧菊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30日 15版)

        【一家之言】    

        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对就业有着较高期待的群体,遭遇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和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快速增长的不利环境,就业压力猛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需要从毕业生自身寻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心态上的就业难:个人与社会和家庭的矛盾心态

        作为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数字土著”,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从小接触网络和电子设备,其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乃至行为方式已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表现出追求个性、热爱自由、喜好交互等特点。“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也加剧了个人与社会、家庭乃至自我的矛盾。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们,他们习惯于以“自我需求”为中心,来进行知识的组织与专业的学习、自我的塑造与人生的规划,他们在择业时更多考虑的是“我喜欢什么”“如何实现自我的兴趣和价值”,而较少考虑社会需要什么,于是必然出现社会所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匹配和冲突现象。其突出表现即是以经济收入、舒适程度、与体制的联系紧密程度等来区别工作的好坏优劣。信息化背景下个体价值被高度激发的90后大学生内心对于职业选择充满了矛盾。

        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作为“数字土著”的大学生,他们更加自我,要求与父母平等、民主地相处,要求父母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父母期望的实现者。他们更加喜好开拓、创新,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加理想,不仅仅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希望实现职业生涯上的发展、对自我的实现以及超越。就业对于许多大学生和大学生家庭而言,生存功能开始降低,就业对于大学生而言的个人意义和价值显得更为迫切。但在一个家庭倾其所有来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情形下,他们内心处于激烈的冲突中,有的选择顺从,变得被动和依赖,有的手足无措。个人如何处理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游刃有余,成为大学生们就业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个人自我内部的矛盾。大学生的生存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地改变,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虚拟”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地与人交谈、沟通,习惯生活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在“现实”的就业世界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和焦虑。如何在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之间保持平衡,实现真正从容的“信息化生存”,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双赢,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急迫问题。找到来自自身内在的动力,是大学生就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分析:信息化生存与现实化生存和谐共生

        要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顺应信息化生存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发展信息化生存能力,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之间达成平衡。

        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主动:确认自我价值

        对个人价值的积极确认,成为大学生就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就业的个人价值,也即解决为什么要就业、就业对个体的意义等问题。大学生们迫切需要从过去那种凡事问家长、问老师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破除家长、学校等单一的信息渠道和学习途径,学会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便利,多方位了解自己,主动开拓信息渠道,拓展学习途径,创建实践平台,在学习、比较、分析中认识、澄清自我价值,特别是就业的自我价值。只有明晰了就业的自我价值,大学生个体才会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主动去了解自己,主动获取信息,才能实现主体意义上的生存。

        信息加工方式的改变——能动:与社会相结合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教授给学生以结论性的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吸收阶段,缺少质疑、推敲、验证的过程。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们还必须具备能动地筛选、辨识、加工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需要将信息和知识纳入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现实情怀,培养深入地理解、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检验信息和知识的正确性、适用性。

        在大学生学习乃至就业过程中,需要自始自终地保持对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注,需要整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需求与社会需求,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协调好自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双赢。

        职业抉择方式的改变——自主:理性的家庭价值

        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具备主动获取信息、能动加工信息的能力,因而家长替代孩子进行抉择、学生依赖家长进行抉择成了普遍现象。信息传播时代使得大学生个人从属于家庭的模式不再适用。相应地,个人就业的意义、个人就业对于家庭的意义、个人就业与家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理性”地确认个人就业的家庭价值,“自主”被提到了日程上来。这意味着,大学生有着明确的就业目的、就业目标,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就业方向、领域、职业类型,清晰自己的个人和家庭价值观,能够平衡自我价值和家庭价值,并为之付出实际的努力。唯有自主,才能实现大学生们自我价值和家庭价值的双赢。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必须培养大学生主动、能动、自主的心理特征,实现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加工方式、职业抉择方式的转变,以最终实现大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达成信息化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平衡,并最终实现诗意地生存。

        (作者:余慧菊,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思政辅导员;本文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面向数字一代的学习空间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19ZJQN21YB〕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