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维度打造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
学院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贯彻“分类培养和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巩固“职业经理人”培养理念,建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全面深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机制。学院建立“全员育人”领导小组,充分调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多方力量。以《院长杰出教学奖》《综合导师制实施办法》等33项制度文件为抓手,形成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将人才培养能力深度嵌入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持续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创新性、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学院持续推动协作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干中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实验实训、案例教学等强化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通过企业精英进课堂、企业移动课堂,依托实践基地开展企业参观、管理人员访谈、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形式加强特色化教学模式。
校内校外协同,建立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学院重视商科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突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技能的教学,激发创新与创业潜能,探索建立起“创业必修课+创业选修课+创业提升课+创业精品课”的创业课程体系。其中“创业必修课”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基础》学习,“创业提升课”主要面向正在创业或者有创业项目的在校大学生。
建立“学、练、赛、训、创”有机融合的实践模式和课程体系。学院将“学、练、赛、训、创”深度嵌入课程体系。如《市场营销》课程嵌入“尖峰时刻”商务模拟大赛,《创业管理》《商务策划》等课程嵌入创新创业大赛内容。《营销实训》《网络营销》等都设置了不同比例的实践教学学分。
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省内较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聘请美籍教师6人全英文授课3个月,设置在线课程4门。每年专业建设投入100多万元,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常态化,支持5名教师参加海外名企、名校访学。
职业经理人助力教学改革。24名经理及以上职位成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实时指导教学,校友捐赠经理人培养基金100万元,企业教学实习基地16个。
激励教师投身教学。学院教师中2人荣获院长杰出教学奖,4人获得优秀综合导师荣誉,1人获得校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2人荣获院长杰出教学奖提名奖。学院还通过助教制度培养了8名教师,打造课程教学和竞赛一体化建设4门。
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创新教学形式。学院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督促教师建设翻转课堂、慕课、SPOC教学;推动案例、项目、实验、竞赛一体化教学。
出台激励制度。学院先后出台院长杰出教学奖、教坛新秀奖、综合导师制实施办法、优秀综合导师评选办法等制度,激励教师投身教学与人才培养。
强化教学督导。近年来学院出台教学规范性文件33项,教务管理20项,实践教学管理14项,覆盖教学管理全过程,通过校院两级督导、院系领导两级听课、同行专家评议、学生评议等评价制度,细化考核形式和内容,对教师、系主任和教学院长逐级命题质量审核。
AACSB监管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以校长担任主任的校际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设置管理执行委员9人(外方院长1人),每年定期召开2-3次现场会议,开设中美教师合作授课10门,美方教师授课12门,均采用分层式全英文语境教学,增设英语实践课程。
创新培养模式见成效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排名不断提升,从2015年全国前7.3%跃升为2020年的5.49%;学生满意度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分数线从原来不到二本,上升到2017年浙江省一段线。2018年成为浙江财经大学首个“三位一体”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开始在全国招生。
市场营销专业升学率3.64%上升到30.89%,远超学校平均水平。2017-2019年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出国考研率分别是32.9%,35.80%,38.14%,多名毕业生被世界名校录取,继续深造。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成果在全国已经产生了显著影响和示范效应,教学改革措施与成绩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专业获批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商务谈判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和“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研究中心(专委会)”授牌,多篇教改论文受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商科教育分会年会和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年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市场营销专业获得4个浙江省“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门省级一流课程,1本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
(数据来源: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