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场景

    作者: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8日 05版)

        【长镜头】

        今年4月初,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启用了全市街镇一级首个“一网统管”垃圾分类场景运用。投入使用一个多月后,居住区的垃圾分类新标准达标率从4月上旬的59.2%提升到当前的95.56%,率先实现示范街道考评达标,成为上海市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通过“人工+智能”模式,依托政务微信系统,“一网统管”平台可以让管理者做到垃圾分类问题的巡查—整改—核查全过程管控,对实时信息全面掌握。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我们发现,用‘一网统管’来管垃圾分类,不仅好用,而且管用。”

        “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的形象化要求。

        作为虹桥街道“垃圾分类”应用的设计单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还设计了不少实用的应用场景,为“一网统管”平台赋能。比如,今年2月7日,该中心设计的“一网统管”防疫专页,首次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试点上线运行。

        江苏路街道网格中心主任张哲人告诉记者,当时正值春节过后,辖区内商务楼宇和沿街店铺众多,人员多为外地返沪人员,人口流动性强、风险高。此外,辖区近50条老式弄堂和新式里弄密集交织,管理难度高、排摸工作量大。有了这个防疫专页,基层工作大大减负:社区工作人员告别“表哥表姐”,拿着手机就可以上门了解情况,收集信息一键上传,防疫专页直接处理信息,联动处置,效率大大提高。

        “当时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疫情发展非常快,我们只能争分夺秒,设计稿都是连夜赶出来的。”回忆当时的工作场面,防疫专页设计负责人之一、上海市数据交易中心研发副总裁潘杰依然历历在目:春节放假前就已经开始召集团队,研发人员突破地域限制,不管在上海还是其他地方,不管是现场还是远程,都在同步日夜兼程,为“一网统管”设计防疫应用。

        “在开始阶段,同事们常常加班到早晨8点,在桌子上趴两个小时起来继续干,72小时连轴转。”回忆起那段日子的辛勤付出,潘杰和同事们都说,在最关键的时候为上海的智能化防疫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再辛苦也值得。防疫专页在江苏路街道上线后,经过一周紧张调试,又在上海9个区121个街镇推广,使上海率先从市级层面对街镇社区的防疫工作进行“一网统管”。

        在“一网统管”防疫专页平台入口处,记者看到一段话格外醒目——更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作为上海最知名的商圈和高端商务区之一,南京西路汇集了国际上八成的顶级旗舰店、专卖店。为了给南京西路打造优美、清洁的环境,静安区为南京西路专门制定了“南西标准”:将“室内标准”运用到南京西路的“室外环境”,力争达到让人“席地而坐”的水平。今年,南京西路商业街城运分中心对标国际一流商圈,以精细管理打造“公共客厅”,开发上线了“智慧保洁”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中,线下配备一支18人的红旗班保洁队,沿街37组垃圾箱内安装传感器,对垃圾满溢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如在保洁队定点巡检间隙发生垃圾满溢,系统会自动通过“一网统管”平台流转工单指令,传达至保洁员的智能手环,使问题最快在几分钟内得到解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作为上海“两张网”的另一张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经实施近两年,在减少审批材料、应用电子证照、缩短办理时限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今年疫情期间,“一网通办”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随身码”已成为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健康通行证。

        以人民需求为中心,上海正在大力推动“两张网”的建设,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出彰显初心和担当的上海答卷。

        (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