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2日 星期五

    戈壁盐滩孕育“江南稻香”

    —— 海水稻种进了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赵倩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2日 03版)

        技术人员正在盐碱地改造成的水田中进行插秧作业。赵倩摄/光明图片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6月5日,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节气芒种,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以“中华拓荒人海水稻‘十百千工程’”为主题的首届格尔木市盐碱地改良与高寒耐盐碱水稻示范基地插秧仪式在此正式启动。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走出”温室,来到大田里,接受高海拔地区户外气候的严峻考验。

        “经过插秧,海水稻的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8亩。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试种植。”来自袁隆平院士海水稻青岛团队的吴占勇博士介绍,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的水稻。而地处柴达木盆地核心区的格尔木市拥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可以试种海水稻。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平整,部分戈壁滩已变成了一块块整齐划一的水田,农民们正在水田里插秧。经过30多天的温室培育,秧苗长度已经达到15厘米。在近百亩的试验田里,有的人在弯腰插秧,有的人正在平整土地,有的人正用插秧机沿着直线进行插秧作业,为保证苗的根部不受伤害,目前试种采用人工插秧、机械插秧相结合的方式,每株秧苗间距和行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以保证秧苗的分蘖期、拔节期、授粉期能够起到更好的光合作用。插秧机无法作业的边边角角,大家便卷起裤腿,跳进泥水里,进行人工插秧。水田、秧苗和远处的雪山形成了高原上新的风景线。

        “在格尔木种植海水稻最大的困难就是气候问题,我们了解了近十年这里的气温变化,选育了17个品种进行种植,通过技术手段先在温室大棚里育苗来解决气温较低的问题。”身为技术支持人员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植保经理张国东穿着胶鞋、手推着插秧机下到田地里忙着指导插秧工作。他告诉记者,将青海格尔木市大棚内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开垦的盐碱地中试插秧是考验秧苗,一是看其能否适应这个气候条件,二是看它返苗返青的情况。目前还处在适应阶段,需要五至七天的适应期。

        “此外,长时间的日照也会拉长海水稻的生长周期,下一步我们会重新根据生产情况进行选种,直到培育改良出适合高原特性的品种,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经济效益。”来格尔木市已有一个多月的张国东每天都要花费近12个小时忙碌在海水稻种植基地,他坚信只要摸着石头过河,就能在实验中发现“奇迹”。

        据了解,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格尔木独特的自然条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目前计划在当地新开垦的盐碱大田,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先试种100亩进行数据观察,为后期大面积试种提供数据样本。

        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格尔木地域辽阔、气候冷凉、日光充足,具有发展高寒耐盐碱水稻种植产业的独特优势。

        此次引入袁隆平院士海水稻青岛团队——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百亩片区的盐碱地改良及海水稻试验种植示范基地,是格尔木市在改革创新道路上奋勇疾驰的新实践。成功培育出高原寒地第一株“海水稻”,标志着格尔木市在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也是深入推进格尔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的团队秉承袁隆平院士‘亿亩荒滩变农田’的目标,于2008年在全国展开了‘中华拓荒人计划’的全面布局,今天插秧的基地是我们首个在全国高原地区的海水稻实验基地。”吴占勇看着一株株水稻在田地里“挺直了腰板”,感慨地说,“我们希望通过一到两年的实践,在此进行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实验和不同的海水稻品种筛选,做到今后在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的推广,对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海水稻百亩示范基地将作为新的起点,逐步辐射格尔木市以及青海省其他区域,为高原农业生产再创新路。待夏去秋至,便可见证格尔木市第一株“海水稻”的收获,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

        (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赵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