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武汉地铁:穿越风雨的“英雄号”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9日 15版)

        3月28日,恢复运营后发出的首列车

        武汉消防支援地铁进行消毒作业

        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汇聚五大市政工程,“星河”雕塑脚下建成“亚洲最复杂地下枢纽”

        8号线二期复工复产现场

        硚口控制中心正在组织列车运行

        为对口扶贫村建设6公里村湾绿道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经政府授权负责武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土地储备、物业开发、资源经营和融资。目前,公司员工超过14000人,注册资本88亿元,资产总额超过3400亿元,主体信用级别为AAA,获得国际评级机构授予“A级/稳定”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

        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武汉地铁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复工复产,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指示,在武汉疫后重振的关键期,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力度,加强新基建建设;发挥国有平台主力军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汉地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关工作,在建项目于3月底全面复工以来,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扩大建设投资。

        以“拼搏赶超,有诺必达”的精神为引领,以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为目标,武汉地铁强化党建引领,助推建设、运营、经营“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战略,全力实现武汉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武汉地铁人务求全胜,驾驶一列列“英雄号”驶向全面复苏的春天。

        停运不停工  由“重启”向“加速”迈进

        3月28日,暂停运营65天的武汉地铁重启,“城市动脉”恢复运转。当天,武汉轨道交通共有6条线路恢复运营。凌晨5时25分,2号线“头班车”自常青车辆段缓缓驶出,满载希望,迎接城市重启。从这一刻起,武汉的上班族又可以坐地铁去上班了。

        地铁恢复运营,是这座城市逐步恢复元气的好兆头。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任务,3000余名武汉地铁员工准备了两个月。

        为全力做好防疫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武汉地铁于1月23日暂停运营。然而武汉地铁干部职工并没有停下正常工作,他们仍然奔走于各个车站之间,忙于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保、对车站和列车进行消毒消杀,做好随时恢复运营的准备。

        运营公司3000余名员工枕戈待旦,只为万无一失。车辆三部乘务班组长康旻在停运期间主动承担车辆段值守任务,全面监控信号设备、巡视车辆状况,开展工程车的热车整备,累计工作时长达200小时。机电部机电自动化三车间副主任刘斌臣自3月23日起连续三天两夜待在地铁站内,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安装调试自动感温装置,同时对所有车站的环控系统进行调试,确保车站处于全新风模式。

        从4月8日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恢复运营,到4月22日阳逻线、11号线、8号线三期恢复运营,武汉轨道交通线网所有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339公里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五),228座车站,20个车辆段和停车场,18座主变电所,5个指挥调度中心——武汉地铁制定了科学的组织方案,推出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保障运营:红外线智能测温系统测体温、站内频繁接触点每小时消毒、扫码乘车记录乘客行动轨迹,安全员随车监督、控制测温点、安检点排队人数,分批分段放行。

        进入5月,天气渐热,不仅地铁车厢空调需要清洗消毒,室外新风进入空调混合风舱后还要经过紫外线灯消杀,保障车厢内空气洁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地铁车辆一部还自主研发了便携式过滤网清洗设备,工作人员配合机器完成洗刷工作后,再用84消毒水进行消杀。

        随着武汉地铁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武汉地铁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在地铁建设工地上、写在运营服务的岗位上,向市民交上合格答卷。目前,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开行约3300列次,客运量超过百万人次。

        精细化管理  与上下游企业共渡难关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列为下一阶段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其中特别提到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研究表明,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可以带动2—2.6亿元相关产业增加值,涉及装备制造、工程基建、钢铁、水泥等,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据此推算,武汉轨道交通全年445亿元投资目标可带动上千亿元GDP,是特殊时期名副其实的“千亿引擎”。尽管疫情导致武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耽误了近一个季度,但全年445亿元投资目标分毫未变。武汉地铁的建设者不分昼夜,精细化管理建设进度,投入充裕的人员、设备、材料,努力将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3月22日,武汉地铁因疫情停工57天后,首批建设项目开始施工。“五一”假期期间武汉地铁建设工地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进度与计划保持“同步”,实现精准、高效施工。

        5月18日上午,轨道交通16号线川江池站—沌口站区间右线盾构始发,为武汉地铁今年首批次盾构始发的项目之一。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市民乘坐地铁不仅可以体验“上天入地”的特别感受,还能饱览长江及江上桥梁的如画美景。

        截至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建59个标段已全面复工,15000名施工人员已全部到岗,复工率、到岗率均达100%,周产值恢复至7.5亿元,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零事故。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关键时刻武汉地铁集团主动搭把手、拉一把,这是保证武汉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的需要,更是国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

        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说,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前景广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舞台。集团正在加快轨道交通前川线及19号线等新开工土建工程招标节奏,推动尽快开工,以需促产,带动本地施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供应商更好复工复产,并进一步助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

        武汉地铁还通过生产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营造合作共赢新局面,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针对各企业希望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合作项目回款进度等共性诉求,武汉地铁集团将对各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建立定期交流的常态化机制,畅通对接渠道,搭建合作平台;根据企业研发方向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实施产品研发和推广,提供新产品试验平台,在新技术研发、共建应用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帮助本土企业做实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资金支付,采取货到付款、一定条件下预付等形式,切实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现金流和融资成本压力,共克时艰,营造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统筹推进  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自2015年起,武汉地铁集团对口帮扶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该村属保福革命苏区,坐落于梁子湖畔,全村版图面积8188亩,耕地面积4500亩,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辖8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有登记在册农户312户,人口1038人。

        武汉地铁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绿化村精准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产销扶贫、安居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扶贫等一系列精准扶贫举措,扎实有序推进绿化村脱贫攻坚工作。

        2015—2019年,武汉地铁集团累计对绿化村投入并争取帮扶资金达1077.5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扶持、发展村集体产业、改善村级基础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绿化村主干道刷色及美丽村湾建设,打造了绿化村的首条“绿道”。47户贫困户在2018年便实现脱贫,人均收入有13000余元,提前实现脱贫攻坚计划,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2019年,绿化村被评定为全市脱贫攻坚十大脱贫典型。

        截至2020年5月,武汉地铁集团累计选派专职驻村扶贫队员4名,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先后20余次带队赴绿化村调研督导精准扶贫工作,组织“一对一”帮扶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制定帮扶措施。

        为积极解决绿化村疫情防控中面临的防护物资短缺、生活物资不足等实际困难,武汉地铁集团通过捐赠和多方协调,为绿化村送去5800只口罩,350袋板蓝根,价值约3.2万元的米面粮油和9吨化肥。3月武汉逐渐恢复生产后,为127人办理复工复产手续,增强了全村抗击疫情的信心,助力村民开展春耕生产工作。

        2020年疫情期间,全村在村180户,619人,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生产生活、外出务工基本能得到保障,累计外出务工127人;春耕生产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逆行而上  铸就抗疫钢铁长城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地铁集团主动担当、闻令而动,先后参与火神山医院临时支援工作,建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武汉客厅、黄鹤、首义广场、长江新城等7座方舱医院及黄陂党校和东荆河隔离点,改造市优抚医院、蔡甸大集方舱医院,援建紧急医疗项目13个,累计向战疫前方交付床位1万余个。

        改建“方舱医院”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集团接到任务后,不管白天还是半夜都第一时间部署,火速集结,6000余名建设者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精神,在多个项目中接连转场、通宵达旦、连续作战、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抢建生命之舟,武汉地铁建设者们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只讲三个字“接着干”!

        接到下沉社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集团党委立即响应,连夜部署,领导班子成员带领800余名在汉干部职工逆行而上,义无反顾下沉至指定的洪山区和硚口区的35个社区、5个隔离点,全面打响参与社区抗疫攻坚战。随着防控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两次增派人员共1200余人,守护点增至94个社区、9个隔离点、2个商超。下沉人员按照“每个社区(酒店、商超)一组,一组一个负责人”的要求迅速成立突击队,以最快速度与社区完成对接,全面下沉。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9日开展下沉工作以来,下沉队员先后对179714人次进行健康排查,累计测量体温382427人次,办理出入证、出入口排查、劝阻居民出行等累计25300余次,累计张贴疫情公告15859份,提供分发蔬菜、采买、代充煤气等服务218589次,日搬运、分拣、配发居民生活物资超过10万斤,“跑腿代购”生活物资和急需药品万余件。

        为支援抗疫一线,公司及各级党组织也纷纷用行动表达爱心。集团以最快速度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20亿元,当日申请当日到账,资金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集团采购了防护服2500套、一次性医用手套10000双、VC泡腾片500瓶,共计35.65万元,驰援武汉市第三医院。疫情期间,武汉地铁87个党支部、2523名党员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累计捐款342922.66元。部分党组织、干部职工也自发捐款捐物,累计捐款76万余元,捐赠物资22万多元,为社区和医院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

        武汉地铁集团将继续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地方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为城市经济稳增长和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践行武汉地铁的责任、使命、担当。

        高速发展  助力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5月14日,武汉地铁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华为武汉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军与华为湖北省总经理亓震共同表示,双方将共同推进城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鲲鹏计算等新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打造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地铁数字化转型目标,进一步促进武汉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2017年至今,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打造“智慧城市”,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的战略部署,武汉地铁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轨道交通信息系统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动网络化建设和网络化运营。

        武汉地铁云平台项目为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城轨云平台、大数据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线网集中指挥、集中调度、统一管理。该云平台彻底打破此前“按线路、分专业”独立设计、分期实施、逐步形成的网络架构,也无需像以前那样两三条线路就建一个区域控制中心,仅需在国博中心、光谷各建设一个线网中心,即可“一劳永逸”实现线网集中指挥、集中调度、统一管理。武汉地铁将进一步完善线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功能,为线网应急指挥调度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丰富乘客服务系统功能,为乘客提供实时客流等信息,实现与乘客实时互动等多种便民功能。

        为了让乘客出行更加便捷,武汉地铁加快推进传统地铁售检票系统向“互联网+”自动售检票系统(iAFC)的转型升级,于2019年7月通过对全线网闸机改造及售检票系统扩容升级,实现了“手机扫码过闸”、信用付费功能,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体验。

        武汉地铁集团从2017年起,同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团队联合开展了阵列光栅关键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的研究及应用工作。2018年10月,系统研究、测试工作基本完成,并在武汉地铁7号线板桥站—野芷湖站三站两区间完成了工程试验,经武汉地铁研究同意先期在8号线三期验证应用,技术成熟后在其他线路推广。2019年5月,项目获武汉市科技局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及350万元资助。

        两年多来,项目团队在武汉地铁7号线进行了阵列光栅关键技术工程测试和试验,效果良好。试验表明,阵列光栅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的技术是成熟的,可以有效防范地铁运营中面临的来自上层结构(地表非法施工等)、隧道结构(环境变化、工程结构)及底层结构(地下水渗漏、溶洞塌陷等)风险,真正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具备在武汉地铁及其他城市地铁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下一步,武汉地铁将加快该技术在8号线全线的工程示范应用。(数据来源:武汉地铁集团)

        (广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