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如何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成为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退耕还林这项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工程,对我国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自2000年开始试点以来,新一轮退耕还林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按照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河南省从2017年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上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河南省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1640.2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建设项目造林等510余万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调研发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发展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标准偏低、农户参与退耕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林业部门积极性不高、地块零碎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等方面。
新一轮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前期的土地丈量、作业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检查验收等环节要求比较严格,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及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基层林业管理、技术力量依然不足,原乡镇林业站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被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任务重,加之乡镇一级林业站人员经费配备不足,影响了工作开展。
为此,建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效率和准确度,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建议尽快将其他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增加河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总体规模;建议增加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经济补贴,提高地方政府、部门和农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同时,要尽快出台新一轮退耕后续发展政策,解决好耕地种粮补贴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之间的矛盾,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顺利推进。
(本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