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

    建立全面多样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0日 05版)

        教育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市场规模、创新条件都将迈上新台阶,同时也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新更高要求。

        客观来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并不必然带来质量的同步提升。从多数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期甚至更容易出现法律政策监管漏洞、师资教学资源被稀释、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市场竞争升级,促使就业部门的学历需求趋向更高层次。这一情况通过用人单位人才选拔机制的调整反馈给高等教育部门,会逐渐形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向研究生教育阶段迁移的发展趋势。若高等教育体系仅增加规模而未能随着经济发展节奏和需求的变动及时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内容,就容易加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程度,造成劳动力结构性失业,这一情况曾出现在部分拉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之中。

        因此,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阶段之后,各国比以往更加重视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保障和提升工作,如以行动计划的方式推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形成对高教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激励示范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今后还会继续提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深刻转型,亟待建立全面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高等教育体系。

        首先,注重多样性。高等教育发展从“同质化”走向“多样化”“异质化”,要明晰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加强全面性。一个世界大国,不仅需要一批一流大学,更需要各类高校的全面发展,建成全方位发展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再次,突出开放性。要建立开放式的教育制度,搭建起多元便捷的高等教育“立交桥”,为每位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最后,重视包容性。要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办的公立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