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纳瓦村村民艾散·玉荪在乡卫生院办理了出院手续。艾散·玉荪患有高血压,入住乡卫生院后,洛浦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专家为他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艾散·玉荪说:“以前高血压复发都是去县医院检查,来回很麻烦。现在乡卫生院条件越来越好,各方面检查都能做了,还有乌鲁木齐的专家在乡上坐诊,看病基本上不用跑到县上了。”
艾散·玉荪提到的“乌鲁木齐的专家”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他们正式托管洛浦县人民医院后,派遣管理团队和医疗专家团队到洛浦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框架内的7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病例会诊。洛浦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飞说:“我们目前实施的是‘以科包院’的模式,对这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一些来自北京、乌鲁木齐的专家组成义诊队伍,每周一到两次到各乡镇卫生院巡诊,帮助乡镇卫生院把疾病的诊疗规范进行完善,对于他们无法诊治的,或者是对于无法鉴别的诊断,协助他们予以诊断。”
为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县域资源共建,新疆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层面采取托管式和组团式帮扶模式,乡镇层面通过县乡一体建设,村级层面通过乡村一体机制建设,有效实现了“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县域综合医改目标。为群众筑牢医疗健康保障网,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免去四处奔波异地求医的烦恼,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健康扶贫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疆全面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力争到2020年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2014年起,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对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和46个村卫生室的人事、业务、药械等进行‘六统一’管理,医师下乡坐诊、中层干部到卫生院任院长,构建了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初级运行模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于文华介绍,县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共享,推动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如今,焉耆群众看病既能享受医保报销,又能通过专家坐诊、远程会诊享受县级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近三年,该县人民医院分院与乡镇分院开展远程会诊2365例;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比改革前增加了51%,住院病人增加了23%。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单位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来到居民努尔开西家帮她进行日常检查。43岁的努尔开西患有血管性头疼,以往都要到阜康市人民医院治疗。阜康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成立后,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纳入其中,通过市乡村三级远程会诊中心,努尔开西不但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后期治疗,还有专业的家庭医生上门提供查体、用药指导、康复培训等服务,彻底免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说起这种变化,努尔开西说:“我们现在要感谢国家的医共体政策,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方便,解决了我们的困难。”
新疆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今年新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人事、薪酬等体制机制调整,把分散在县乡村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功能纳入医共体,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一级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
(本报记者 王瑟)